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心态是最宏观的心理状态,社会心态与心理有着量变与质变的内在联系。社会心态具有积极或消极的两面性,他们之间是有序与无序两种状态相互转化的有机体。当代大学生在社会急剧转型、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成长,其使命感和责任感让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当大学生社会心态的积极因子较多时,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和体验为健康的心理环境提供正向的养分。同时,心境的和谐会激发出更多积极能量的产生,生成更加优秀的心理素质,形成健康稳定的心态环境,进而处使社会心态与心理环境之间实现良性循环。相反,社会心态的消极情绪多于积极感受时,很容易产生相对悲观的归因习惯,呈现出焦虑、烦躁、孤独,极端的心态,也必然会导致心理环境的恶性发展。因此,为能够使本课题研究顺利进行,准确地把握当前大学生社会心态的总体状况,将本文分为四个部分进行分析和研究:引言部分,首先提出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是以其心理和谐为基础的观点,指出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是保障心理和谐的重要内容。在对国内外社会心态研究述评的基础上,论证了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进一步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一章,从相关概念辨析入手,概括了当前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的基本特征,将前沿的积极心理学理论、社会心理学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本文的理论支撑,探讨了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的培育意义。第二章,通过对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问卷调查,进一步得出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具体表现,详细分析了社会心态的影响因素。第三章,提出了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措施。即提倡“积极”的教育理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向引导;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注重积极心态的自我培育;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