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乳头瘤病毒16型L1和L2蛋白相互作用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rou1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宫颈癌是全世界继乳腺癌之后的女性第二大癌症,据WHO/ICO2010年统计数据显示,全球23.4亿女性处于被高危型的HPV感染的威胁中,每年约有53万女性被确诊为宫颈癌,约有27万人死亡。而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病因。   HPV病毒颗粒的衣壳由主要衣壳蛋白L1和次要衣壳蛋白L2组成。L1能够单独组装成外观形态和表位均与天然病毒相似的病毒样颗粒(VLPs),能够诱导产生高滴度的中和抗体。L2在病毒感染初期的免疫逃逸、入侵宿主细胞、病毒DNA的核定位及病毒颗粒的高效组装等过程中均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对HPV的入胞和致癌机制等均有一定的认识,但天然HPV颗粒的组装机制及其成熟释放的过程尚未清楚。因此,研究HPV的衣壳组装和感染机制对有效预防和治疗宫颈癌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研究初步建立了两类大肠杆菌HPV16L1&L2共表达系统:一类是双质粒表达系统:在双重抗生素选择压力下,使得2种质粒共存于大肠杆菌中稳定表达;另一类是多顺反子表达系统:在同一载体上表达L1和L2基因。其又划分为单启动子和双启动子表达系统。这几种共表达系统均能同时可溶性的表达L1和L2,其中多顺反子表达产生的包涵体较少,推测L1和L2的相互作用有利于它们构象的正确折叠,因此该方法可能更有利于研究L1和L2相互作用。   在前期研究中,构建了L1、L2和GFP共转染制备HPV假病毒的检测系统,并发现L1无法单独有效的包裹报告基因形成能感染细胞的假病毒,需要L2的参与辅助。利用该结果,本研究通过分析HPV16L1五聚体的结构,获得23个可能与L2相互作用的氨基酸位点。分别构建了这23个位点单独突变的L1基因的表达质粒,在真核293FT细胞中制备了能够包裹报告基因的L1/L2假病毒。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和L1双抗夹;定量系统监控突变假病毒的生产情况;通过对突变假病毒感染能力的测定发现Phe256、Arg315、Gln317和Thr340位点突变会导致假病毒的感染能力显著降低。同时利用免疫共沉淀的方法正反面证明了该四个位点是L1与L2相互作用的关键位点,进一步的,本研究在原核表达系统上验证Phe256、Arg315、Gln317和Thr340四个位点单点突变对L1 VLPs组装和表位的影响。在大肠杆菌系统中克隆表达可溶的突变L1,经纯化获得纯度90%以上的突变蛋白。经高效液相色谱和电子显微镜观察,证实该四个位点并不影响L1 VLPs的组装。最后,利用抗体证明位点突变对VLPs表面构象无影响。   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建立多种HPV16L1与L2的原核共表达系统,为研究L1&L2相互作用奠定了实验基础。通过真核表达系统证实了L1&L2相互作用的四个关键位点,为HPV组装机制及HPV的感染等研究奠定了基础,并为针对L1和L2相互作用的疫苗或治疗药物的设计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在裂殖酵母S.pombe中,CLIP-170家族蛋白Tip1作为微管末端示踪蛋白,能够监督微管使其沿着细胞的纵轴生长。另外,Tip1也参与运输细胞极性因子到细胞末端。tip1Δ会导致细胞弯曲甚
芦竹碱类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等领域,其合成和应用的研究一直在不断的探索中。特别是在近几年,芦竹碱由于被发现在水体防污方面的优异作用使得其研究又进入了一个新的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Evirus,HEV)是一种无包膜的RNA病毒,主要可引起急性戊型肝炎(HepatitisE,HE),会造成消化道相关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发生肝衰竭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