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农”工作历来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做好“三农”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有效服务和功能支持,而农村支付体系承载的金融服务功能则是农村金融服务得以实现的基础和保障。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已形成高效、便捷、安全的支付服务体系,为加快社会资金周转、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中国经济发展不均衡,城乡金融资源配置存在较大差距,当前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本文以山东省莱芜市为视角,通过采用文献法、调查问卷法、实地调研法、统计法、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法等研究方法,对该市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现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虽然当前莱芜市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实现“100%银行业金融机构参与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金融基础设施100%覆盖行政村”、“助农取款服务点100%覆盖行政村”、“手机支付业务100%覆盖行政村”4个100%目标,但仍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具体包括:第一,银行机构投入与产出不匹配、内生动力不足,亟需政府引导和政策、资金支持。第二,农民对支付工具的认知匮乏,支付工具“适农性”不强。第三,农村地区支付服务需求差异大,支付基础设施供求矛盾突出,支付服务结构不均衡。第四,支付宣传活动有效性不足、力度不够,对提升农民支付结算意识起到的作用有限。第五,农民风险防范意识薄弱,银行机构对农村地区的风险管理措施缺乏,支付风险防控难度大。针对上述问题,结论是必须从以下方面对莱芜市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发展路径提出建议:第一,必须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央行牵头、银行承办,多方联动”的长效工作机制,形成整体工作合力。第二,必须建立对涉农银行机构的利益补偿及其配套的管理机制,提高其持续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积极性。第三,提高所推广支付工具的“适农性”,并根据不同农村地区对支付服务的需求差异,提供差异化支付结算服务。第四,建立常态化、规范化的支付服务长效宣传机制,确保支付宣传不走过场、取得实效,提高农民对于非现金支付工具的认可度。第五,加大对农村地区支付服务风险的防控力度,及时发现并消除各类风险隐患。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拓宽农民支付结算渠道,对于满足农村地区日益多元化的支付结算需求,降低农民的现金偏好依赖以及便利农民生产和生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