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碳化硅纳米线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rm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碳化硅(SiC)具有带隙宽、电子饱和速度大、击穿电场强度和热导率高等特性;而一维纳米结构的SiC纳米线,具有了更多特性,比如说高的硬度,良好的柔韧性,很好的断裂韧度,以及逆转的霍尔效应。此外,碳化硅纳米线(SiCNWs)还具有非常高的场电子发射系数和光发射系数,因此,SiCNWs在高温,高能,高频率和严酷环境下的纳米电子器件上的具有潜在的应用。SiCNWs可以用热蒸发法,激光烧蚀法,化学气相沉积法以及磁控溅射等多种方式制备,其中,等离子体辅助化学气相沉积(PECVD)由于其多参数调控、高活性及非平衡等特征,备受瞩目。   本论文开展了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PECVD)SiCNWs的实验研究。利用多种方法(直流,射频交流)、多种放电位型来形成等离子体,进行了等离子体条件下,纳米线生长、结构及其方向调控的实验研究。   在直流偏压等离子体辅助热丝化学气相沉积的装置上,利用HMDSO/H2作为源材料、镀有金膜的硅片作衬底来沉积SiCNWs。六甲基氧二硅烷(HMDSO)具有含有碳,硅,氧三种元素,相比其它含硅气体等如硅烷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常常被用作合成氧化硅。我们在450℃的衬底温度条件下,利用直流偏压等离子体辅助沉积得到具有SiC-SiOx核壳(Core-Shell)结构的纳米线,SiC内核晶形为3C,SiOx外鞘为非晶成分。而在没有等离子体辅助时,则形成了锥,椭球状等碳硅结构。此外,研究了催化剂薄膜厚度以及退火时间等方法对SiCNWs的生长的影响。等离子体化学活性对核壳(Core-Shell)结构的纳米线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在电容耦合放电等离子体辅助化学气相沉积装置上,利用400kHz射频激发等离子体,在HMDSO/H2的比例为5%,生长温度为650℃的条件下成功生长了SiCNWs。利用等离子体射流的方向改变,成功得到了与硅片表面垂直和水平的具有方向性的纳米线。   在大气压条件下,利用电容耦合放电,设计了可以长时间稳定工作,并且具有简单结构的大气压射流等离子体产生装置,利用光致电离的原理解释了射流等离子体的工作机理,并进行了简单验证,为大气压下开展沉积SiCNWs实验打下了基础。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拥堵、能源短缺、交通事故、环境污染等交通相关问题己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能源利用率的提高和交通管理系统完善己成为当务之急,而提高车辆的
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MRI)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其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其中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它是显示血管和血流信号特征的一种技术,由Edelman等于1985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s)以其简单的制备工艺、低廉的成本、对环境无污染以及相对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在近二十多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TiO_2纳米薄膜光阳极作为DSSCs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承载染料、捕获太阳光、收集和传输电子的作用,极大地影响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电性能。为了较大程度地提高DSSCs的光电转换效率,需要对TiO_2纳米薄膜光阳极进行优化设计。本论文主要通过对TiO_2纳米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