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低阶煤储量丰富,占已探明储量的55%以上。煤炭燃烧利用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环保要求的提高,加大低阶煤的入洗比例,发展低阶煤煤泥分选与提质技术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但是可浮性差、矿化困难、浮选药剂消耗量大的问题使得低阶煤浮选至今未能实现工业化应用。本文基于油泡浮选技术已有的研究成果,以褐煤为研究对象,将极性药剂按比例与柴油混配制成改性油泡并进行浮选试验,研究油泡与颗粒的碰撞粘附过程,解释低阶煤颗粒-油泡矿化行为,借助多种手段对改性油泡的性能进行表征,并分析改性药剂的作用机理,为低阶煤油泡浮选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以2-乙基己醇、2-辛酮和苯乙酸甲酯为改性药剂与柴油混配进行油泡的改性研究。结果发现:在实验室浮选条件下,质量浓度20%的2-乙基己醇和2-辛酮改性油泡褐煤浮选的可燃体回收率分别为41.98%和41.95%,相比柴油油泡浮选增幅超过60%,而苯乙酸甲酯促进效果甚微。诱导时间的测试结果表明,2-乙基己醇和2-辛酮改性油泡与褐煤颗粒间的诱导时间最低降到40 ms,使其完成铺展粘附的时间大幅降低。通过对静态条件下单颗粒与气/油泡碰撞粘附过程的追踪和计算,发现质量浓度12%的2-乙基己醇、2-辛酮和苯乙酸甲酯改性油泡表面可粘附颗粒的平均滑动速度分别为5.67、5.53、5.51 mm/s,高于气泡的3.66 mm/s和柴油油泡的4.69mm/s;平均滑移角度分别为167°、170.5°、169°,高于气泡的148°,说明改性药剂提高了油泡对粗颗粒的粘附能力。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拟合数据表明极性药剂会降低褐煤表面O-H和C-O的红外吸收强度。质量浓度12%的2-乙基己醇和2-辛酮改性油泡浮选精煤表面-OH的吸收峰面积分别降低33%和16%。综合所有实验结果认为:改性油泡比普通油泡具有更快的粘附速度和更高的粘附力,氢键作用是药剂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