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化”是现代国家寻求发展与进步的必经之路,是人类社会文明演进的基本方向。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国家率先走上现代化之路,且在现代化发展中取得巨大物质文明成果,由此奠基西方国家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对人类现代化及其发展模式的话语优先权。随着政治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发展,以西方道路为蓝本的现代化发展模式无法适应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与发展实际,西方话语无法解释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道路的具体性与复杂性。打破西方话语裹挟、建构自己的话语体系,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没有话语体系,就没有话语权,就无法获得现代化发展的主动权。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开辟了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发展新模式,打破了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一统天下的局面,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由此衍生的现代化话语体系创造了人类现代化文明新的解释范畴与话语模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话语体系建构完善,是新时代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的重要使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话语体系是解释我国现代化实践及其道路模式的话语集合,是我国现代化道路发展成就、发展经验、发展理念、发展蓝图的系统表达。从历史唯物主义视域出发,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生成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与我国现代化发展实际的相互结合中,体现现代化的物质实践与话语实践的统一。现代化的物质实践决定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内涵与属性,现代化话语体系塑造现代化物质实践的形态与形象。在推进现代化物质实践的过程中,独属于中国的现代化话语体系不断生成,构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话语解释视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道路取得历史性成就与革命性突破,表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话语体系则发展相对滞后,我国现代化道路的实践效力与话语效力之间矛盾加剧,建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话语体系迫在眉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话语体系建构,必须阐释基本理论、梳理历史进程,总结内容特征,在此基础上,以“建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话语体系为目标,分析问题挑战、厘清基本思路、提出优化路径。从理论基础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话语体系作为一个整体性概念,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依托,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话语体系之间的逻辑关系为支撑,形成于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西方现代化理论的融合影响中;从历史分期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话语体系随我国现代化道路的实践发展,经历了现代化观念在中国的传播与生成、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话语体系的确立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话语体系的形成发展、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话语体系的全面创新;从内容特征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话语体系囊括“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与外部特征;从问题挑战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话语体系建构面临内外部挑战,存在主体意识与能力问题、内部机制与动力问题、外部传播与反馈问题,这一问题的产生包含历史原因、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从基本思路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话语体系建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前提、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地位、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原则、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归,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旨在突出现代化道路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从实践路径来看,全方位提升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话语体系建构水平与质量,要从理论基础、表达方式、传播格局、实践效能、反馈机制、外部保障层面,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强化动力。按照“理论—历史—内容—问题—思路—路径”的基本逻辑理路,本文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对象,以建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话语体系为研究导向,在同我国传统发展观、一般社会主义现代化话语模式、西方现代化话语模式的对比研究中,探寻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话语体系的本质内涵、鲜明特色与价值指向。立足基本理论视域,回答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话语体系;梳理历史发展历程,回答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话语体系如何演进;聚焦具体内容特征,回答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话语体系囊括什么;着眼现实话语困境,回答为何建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话语体系;厘清基本思路,回答建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话语体系的依据是什么;指向实践创新路径,回答如何建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话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