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合并颅内动脉瘤的危险因素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对其出血风险的影响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hushuangwu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脑供血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合并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目的:分析脑供血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合并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探讨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合并颅内动脉瘤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合并动脉瘤的高危人群筛查提供依据。方法:入选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收治住院的所有影像学(CTA、DSA)诊断脑血管狭窄的患者,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既往基础疾病等)、患者入院时临床特点(患者TIA史、卒中史、入院起病症状、改良Rankin评分等)的相关信息,以及患者脑供血动脉狭窄的影像学资料(狭窄偏侧、位置、程度等);对于合并动脉瘤患者,分析动脉瘤的大小、位置、动脉瘤与狭窄的位置关系。以狭窄合并动脉瘤病例为病例组,单纯狭窄病例为对照组,通过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合并颅内动脉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2014年至2015年间,本中心收治所有患者中,脑供血动脉狭窄患者1558例,其中狭窄合并动脉瘤(病例组)231例,狭窄不合并动脉瘤(对照组)1327例。病例组病例平均年龄为:61.52±11.72岁,其中女性患者占44.6%(n=103)。2)对病例组的狭窄特点加以分析,狭窄位置主要分布为颈内动脉(n=79,34.2%)和大脑中动脉(n=58,25.1%),其次为颈总动脉(n=45,19.48%)、椎基底动脉(n=47,20.35%)和大脑前动脉(n=2,0.87%);其中轻度狭窄133例,中度狭窄47例,重度及以上狭窄51例。3)对病例组的动脉瘤特点加以分析,动脉瘤的平均最大径为:5.91±4.41mm,位置主要分布于颈内动脉(n=144,62.3%),以及大脑中动脉(n=27,11.7%)、前交通动脉(n=21,9.1%)、基底动脉(n=14,6.1%)、椎动脉(n=7,3.0%)和大脑前动脉(n=7,3.0%)、大脑后动脉(n=6,2.6%)、小脑上动脉(n=3,1.3%)和小脑后下动脉(n=2,0.9%);动脉瘤最大径<3mm的有43例(18.6%),3-5mm的有82例(35.5%),5-10mm的有76例(32.9%),10mm以上的有30例(4.3%)。4)对病例组的病例进行解剖特点分析,二者位于同一循环者178例,其中同侧132例;同侧病变中,位于同一支血管病变126例,其中动脉瘤位于狭窄远端者89例,22例毗邻,67例远隔;动脉瘤位于狭窄近端者37例,6例毗邻,31例远隔;动脉瘤与狭窄非同一支血管病变6例。5)统计分析病例组狭窄程度与动脉瘤是否破裂之间的关系,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142)。6)单因素分析得出两病共患的相关危险因素:性别(P<0.001),年龄(P<0.001),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史(P<0.001)、脑梗史(P=0.013)、狭窄循环部位(P=0.024)和狭窄偏侧(P<0.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合并颅内动脉瘤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女性和低龄(年龄<60岁)。结论:脑供血动脉硬化狭窄和颅内动脉瘤两病共患并不罕见,应在缺血性卒中防治中加以重视。本研究发现女性和低龄(年龄<60岁)是两病共患的独立危险因素。该回顾性分析可为今后开展前瞻性筛查两病共患人群及干预治疗提供依据。由于人口老龄化,脑动脉狭窄患者的数量逐渐增加,并发动脉瘤的可能性往往被忽略,这给动脉瘤患者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我们可以对动脉瘤患者的缺血风险进行充分的评估,为安全治疗和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第二部分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对脑供血动脉狭窄合并颅内动脉瘤出血风险的影响目的:研究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对合并脑动脉硬化狭窄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出血风险的影响,探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对两病共患患者的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住院的脑供血动脉狭窄合并动脉瘤患者,筛选其中未行外科干预的动脉瘤患者进行随访,收集入组病例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随访资料,记录患者出院时的抗血小板聚集方案以及随访时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服用情况,按照患者终点事件发生或观察节点前是否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对相关因素及临床终点事件进行分析。主要终点事件定义为随访过程中(>30天)出现的动脉瘤破裂出血或者动脉瘤最大径增大>1mm。采用倾向评分匹配(PSM)方法估计阿司匹林对于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影响,用log-rank检验比较是否服用阿司匹林在倾向评分匹配样本中的生存曲线。结果:1)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中心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病例226例,其中5例既往房颤病史,长期服用抗凝药物;2例患者出现住院期间死亡,11例失访;其余207例纳入研究。入选患者平均年龄63.4±12.5岁,其中女性39.61%(n=82),男性60.39%(n=125)。平均随访时间31.84±20.78个月(12~91个月),随访时间中位数为22个月。2)入选患者出院时,157例有抗血小板聚集处方,其中90例双抗,根据治疗方案,6周至3个月后调整至单抗终身服用;67例单抗,均为阿司匹林;50例没有抗血小板聚集处方。随访发现,在157例患者中,145例长期规律服用单抗药物(92.4%),62例患者未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3)随访过程中,有6例(2.90%)发生主要终点事件。其中1例在出院后随访6M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死亡;1例在出院后随访8M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双侧颈总动脉轻度狭窄合并基底动脉巨大动脉瘤在出院后随访29M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死亡;1例在随访29M时动脉瘤大小由3.2×3.0mm进展至4.3×4.1mm;2例分别在出院后随访23M、28M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有4例发生次要终点事件,均为随访过程中其他原因导致的死亡。4)对随访中出现主要终点事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其中低龄(<60岁)、后循环动脉瘤发生终点事件几率较高(p<0.05)。5)倾向性评分匹配后,生存分析显示,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组比不服用组发生终点事件的时间段稍长,然而其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2=1.548,p=0.21)。结论: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是脑血管狭窄患者预防缺血性卒中的重要手段,对于狭窄合并颅内动脉瘤的病例,合理运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不增加动脉瘤的破裂风险。
其他文献
慢性根尖周炎是由于根管内的感染或病原刺激物长期缓慢刺激而导致的根尖周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病原刺激增强时,可急性发作;当机体抵抗力增强或病
北京四合院建筑经过百年的风雨洗礼与朝代更替逐渐成为历史的见证者与表现者。无论是它的建筑价值还是人文价值都值得我们当代人去学习和传承。在书上和画报上看到的北京四合
残疾人劳动就业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具有丰富的内涵。为了保障残疾人劳动就业权的实现,必须对残疾人就业实行特别扶助。我国残疾人的劳动就业权得到了《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的
海明威的很多作品已经被改编并摄制成经典影片。他的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突出的主题:死亡。这一主题源自生活,现于作品。海明威通过死亡英雄表现死亡主题,其形象既富有悲剧色
目的研究滑轨CT不同配准方式对肺癌大分割调强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就诊的肺癌患者24例,每周行滑轨CT扫描
平行流换热器空气侧采用换热性能较高的百叶窗翅片,制冷剂侧采用小水力直径的多通道扁管,使空气侧和制冷剂侧的换热都被强化,被认为是一种高效、紧凑的换热器。平行流换热器
杜琪峰是香港影坛著名的电影导演,以他为领军人物的银河映像自九七年成立至今,制作了一批无论商业上还是艺术上都非常成功的影片,杜琪峰电影以精巧的悬念情节设置,丰富的电影
本文就轿厢装潢装修影响了电梯的安全运行的一些问题做了相应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处理办法。并对电梯轿厢装潢装修对电梯的影响提出了一些看法。
1.传感器技术$$ 车用传感器是促进汽车电子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汽车电子化、自动化程度越高,它对传感器依赖性就越大。汽车传感器的发展趋势是:多功能
报纸
目的通过对热射病(heat stroke,HS)患者诊治经过的分析,寻找有效地防治热射病的措施。方法对2018年7月至2018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