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胫骨下端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之一,大部分胫骨骨折都发生在此部位。由于胫骨下端软组织覆盖少,血运代偿性差等特殊的解剖特点,因此这一部位的骨折常常伴有软组织损伤,局部血供差,这必然会导致骨折不易愈合。此外,胫骨下端骨折往往合并腓骨骨折,稳定性差,给手术方法的选择带来较大的难度。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强和机械化程度的日益提高,此类骨折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骨折的类型也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等特点。当然,随之而来的便是技术的变革与改进。目前,治疗胫骨下端骨折的保守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法复位,石膏、支具外固定和牵引等,以及各种外固定支架也有所应用。虽然以上几种非手术治疗在临床上有一定的疗效,但应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或交锁髓内钉技术治疗胫骨下端骨折已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认可,已逐渐成为骨折治疗的主体,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目的:比较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和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下端骨折的疗效。探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与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下端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以期更好的开展胫骨下端骨折的手术治疗,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月分别采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或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的56例胫骨下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根据内固定方式分成钢板组(n=28)和髓内钉组(n=28),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评分,踝关节前后向、内外翻成角以及并发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另外,所有的数据均采用SPSSl7.0软件处理,两组计量资料的比较(如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评分)用t检验,其中踝关节采用Kofoed评分标准。两组计数资料的比较(如内外翻和前后向畸形发生率、软组织并发症发生率)用χ2检验,并采用Fisher确切概率计算法计算P值,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2~26个月(平均19.6个月)随访,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评分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骨折均获得愈合,平均愈合时间钢板组为19.2周,髓内钉组为20.6周。钢板组具有更好的骨折对线,髓内钉组则手术时间相对较短;钢板组有6例发生局部软组织并发症,而髓内钉组有4例发生成角。结论:对于胫骨下端骨折,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两者均都是有效的治疗骨折的内固定方式。如果骨折部软组织条件良好,那么选择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比较理想,它适用于胫骨下端骨干以及干骺端的复杂骨折,或者累及关节面的骨折,能够为骨折断端提供更好的对位对线和更可靠的内固定,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使关节面达到解剖复位,避免了畸形愈合。如果骨折部软组织条件差,选择交锁髓内钉则更为有利,它适用于胫骨下端简单骨折,能够更好的避免骨折部局部软组织再次损伤,且固定可靠。如果骨折部软组织条件好,且骨折端系胫骨下端的简单骨折,则应用交锁髓内钉比较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