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知识、技能和健康的总和,教育、培训以及医疗保健是人力资本形成和积累的重要途径。本文的人力资本指通过教育而形成的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投资指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投资。无论以高等教育入学率衡量还是以测试成绩衡量,我国城乡青少年的人力资本均存在差距。促进农村青少年人力资本形成、补齐农村地区人力资本积累短板有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为“三农”注入内生发展动力、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利于提高社会流动性。
公共教育投入和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均有利于青少年的人力资本形成和积累。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城乡公共教育发展差距逐渐缩小。然而根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和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我国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同样存在城乡差距。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所以在加强农村公共教育投入的同时,也要注重引导农村家庭提高人力资本投资。
本文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PSM)、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PSM-DID)、结构方程模型、sobel中介效应检验模型、tobit模型和二值选择模型等计量方法,探讨了引导农村家庭提高人力资本投资(包括物质性人力资本投资和非物质性人力资本投资)的参照对象重构路径和教育价值认知提升路径。参照对象是家庭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的参考、模仿和对标对象。老师、其他家长和子女的同学都可能成为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参照对象。根据Coleman的社会资本理论,老师、家长和学生之间会形成一个社会网络。在这一网络中,家长可以与其他家长、子女的同学以及老师进行直接交流和间接交流。与其他家长的交流有助于家长掌握更多的人力资本投资信息,从而其他家长可能成为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参考和模仿对象;与子女同学的交流有助于家长掌握其他家长的投资信息,也有助于家长掌握子女同学的在校表现,从而子女的同学可能成为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参考和对标对象;与老师的交流有助于家长掌握子女的在校表现,从而老师可能成为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参考对象。家庭根据参照对象调整人力资本投资的的动机可能是为争取更好的学业成绩、也可能是对自身行为和选择具有不确定性时的模仿、还可能是因为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教育价值认知指个体预期能够从教育中获得的效用数量,家庭对子女的人力资本投资随其教育价值认知提升而增加。
首先,以城区就读和家校合作为例探讨了参照对象重构路径对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和农村青少年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城区就读有助于农村家庭结识新的老师、家长和学生,以家长会为代表的家校合作有助于农村家庭加强与老师、其他家长和学生的联系与交流,从而重构人力资本投资的参照对象。研究结果表明:城区就读提高了参照家庭对教育的平均重视程度、提高了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提高了参照家庭的平均人力资本投资;以家长会为代表的家校合作有利于家长认识更多其他家长和子女的同学,提高了家长与老师相互联系的频率。因此,城区就读和家校合作重构了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参照对象。这提高了农村家庭的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人力资本投资,并最终促进了农村青少年的人力资本积累。
然后,以交通基础设施和通讯基础设施为例探讨了教育价值认知提升路径对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和农村青少年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而且得益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提供的丰富数据,在机制检验部分还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和通讯基础设施对青少年学习态度的影响。交通基础设施和通讯基础设施有助于缩小城乡间的距离感,为城乡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这有助于扩大城市文化传播范围,增强现代思想观念的可及性。城市文化的广泛传播有助于冲击农村家庭原有的观念体系,使其更加认同教育的价值,从而提高对子女的人力资本投资意愿。研究结果表明:以公路和公交为代表的交通基础设施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通讯基础设施有助于提高农村家庭对子女的学历期望,对子女教育的关心程度、付出意愿和责任感,因此提高了农村家庭的教育价值认知;进而激励农村家庭提高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人力资本投资;这在直接影响子女学业成绩的同时,也有利于端正农村青少年的学习态度;并最终有利于促进农村青少年的人力资本形成和积累。
最后,以随迁入学和新型城镇化为例探讨了同时影响参照对象和教育价值认知的综合路径对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和农村青少年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农民工子女随迁入学一方面意味着父代进城务工,这有利于农村居民接触和融入城市文化,从而提高教育价值认知;另一方面意味着子代进入城镇接受教育,这与城区就读类似,有助于重构人力资本投资的参照对象。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导向,重要目标之一是促进农村流动人口市民化,这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教育价值认知。同时,城乡融合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原则,就地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在此过程中,大量农村儿童进入城镇接受教育,有利于重构人力资本投资的参照对象。研究结果表明:随迁入学提高了参照家庭中城镇家庭的比重,提高了参照家庭的平均人力资本投资水平以及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了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提高了农村家长对子女的成绩要求;新型城镇化提高了农村学生进入城镇接受教育的概率、提高了农村家庭参加家长会的频率和联系老师的频率,有助于提高农村家庭对子女的学历期望、对子女教育的关心程度、付出意愿和责任感;因此,随迁入学和新型城镇化有助于重构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参照对象及其教育价值认知;这提高了农村家庭对子女的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人力资本投资;最终有利于促进农村青少年人力资本积累。
对于如何促进农村青少年的人力资本积累,现有研究往往强调增加对农村地区的公共教育投入,本研究则侧重于引导农村家庭提高对子女的人力资本投资,进而促进农村青少年人力资本积累。通过对两大路径、六条子路径的探讨,本研究有助于为政府和学校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工具及对策启发,也有助于提高家庭对非物质性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视。同时,家庭的支持和配合是提高学校育人效果的重要保障,本研究也有助于提高公共教育投资效率。
公共教育投入和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均有利于青少年的人力资本形成和积累。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城乡公共教育发展差距逐渐缩小。然而根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和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我国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同样存在城乡差距。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所以在加强农村公共教育投入的同时,也要注重引导农村家庭提高人力资本投资。
本文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PSM)、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PSM-DID)、结构方程模型、sobel中介效应检验模型、tobit模型和二值选择模型等计量方法,探讨了引导农村家庭提高人力资本投资(包括物质性人力资本投资和非物质性人力资本投资)的参照对象重构路径和教育价值认知提升路径。参照对象是家庭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的参考、模仿和对标对象。老师、其他家长和子女的同学都可能成为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参照对象。根据Coleman的社会资本理论,老师、家长和学生之间会形成一个社会网络。在这一网络中,家长可以与其他家长、子女的同学以及老师进行直接交流和间接交流。与其他家长的交流有助于家长掌握更多的人力资本投资信息,从而其他家长可能成为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参考和模仿对象;与子女同学的交流有助于家长掌握其他家长的投资信息,也有助于家长掌握子女同学的在校表现,从而子女的同学可能成为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参考和对标对象;与老师的交流有助于家长掌握子女的在校表现,从而老师可能成为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参考对象。家庭根据参照对象调整人力资本投资的的动机可能是为争取更好的学业成绩、也可能是对自身行为和选择具有不确定性时的模仿、还可能是因为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教育价值认知指个体预期能够从教育中获得的效用数量,家庭对子女的人力资本投资随其教育价值认知提升而增加。
首先,以城区就读和家校合作为例探讨了参照对象重构路径对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和农村青少年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城区就读有助于农村家庭结识新的老师、家长和学生,以家长会为代表的家校合作有助于农村家庭加强与老师、其他家长和学生的联系与交流,从而重构人力资本投资的参照对象。研究结果表明:城区就读提高了参照家庭对教育的平均重视程度、提高了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提高了参照家庭的平均人力资本投资;以家长会为代表的家校合作有利于家长认识更多其他家长和子女的同学,提高了家长与老师相互联系的频率。因此,城区就读和家校合作重构了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参照对象。这提高了农村家庭的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人力资本投资,并最终促进了农村青少年的人力资本积累。
然后,以交通基础设施和通讯基础设施为例探讨了教育价值认知提升路径对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和农村青少年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而且得益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提供的丰富数据,在机制检验部分还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和通讯基础设施对青少年学习态度的影响。交通基础设施和通讯基础设施有助于缩小城乡间的距离感,为城乡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这有助于扩大城市文化传播范围,增强现代思想观念的可及性。城市文化的广泛传播有助于冲击农村家庭原有的观念体系,使其更加认同教育的价值,从而提高对子女的人力资本投资意愿。研究结果表明:以公路和公交为代表的交通基础设施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通讯基础设施有助于提高农村家庭对子女的学历期望,对子女教育的关心程度、付出意愿和责任感,因此提高了农村家庭的教育价值认知;进而激励农村家庭提高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人力资本投资;这在直接影响子女学业成绩的同时,也有利于端正农村青少年的学习态度;并最终有利于促进农村青少年的人力资本形成和积累。
最后,以随迁入学和新型城镇化为例探讨了同时影响参照对象和教育价值认知的综合路径对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和农村青少年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农民工子女随迁入学一方面意味着父代进城务工,这有利于农村居民接触和融入城市文化,从而提高教育价值认知;另一方面意味着子代进入城镇接受教育,这与城区就读类似,有助于重构人力资本投资的参照对象。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导向,重要目标之一是促进农村流动人口市民化,这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教育价值认知。同时,城乡融合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原则,就地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在此过程中,大量农村儿童进入城镇接受教育,有利于重构人力资本投资的参照对象。研究结果表明:随迁入学提高了参照家庭中城镇家庭的比重,提高了参照家庭的平均人力资本投资水平以及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了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提高了农村家长对子女的成绩要求;新型城镇化提高了农村学生进入城镇接受教育的概率、提高了农村家庭参加家长会的频率和联系老师的频率,有助于提高农村家庭对子女的学历期望、对子女教育的关心程度、付出意愿和责任感;因此,随迁入学和新型城镇化有助于重构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参照对象及其教育价值认知;这提高了农村家庭对子女的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人力资本投资;最终有利于促进农村青少年人力资本积累。
对于如何促进农村青少年的人力资本积累,现有研究往往强调增加对农村地区的公共教育投入,本研究则侧重于引导农村家庭提高对子女的人力资本投资,进而促进农村青少年人力资本积累。通过对两大路径、六条子路径的探讨,本研究有助于为政府和学校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工具及对策启发,也有助于提高家庭对非物质性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视。同时,家庭的支持和配合是提高学校育人效果的重要保障,本研究也有助于提高公共教育投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