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泽贤治“少年小说”的人物形象——以父与子为中心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nlun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迄今为止,宫泽贤治童话的相关研究非常丰富,但是,就贤治童话中的4篇少年小说为对象,对其中的父与子的形象进行研究的成果在国内寥寥可数,在日本也为数不多。4篇少年小说其主人公皆为少年,同时,对主人公影响最深刻的人物是父亲或像父亲般存在的人物。基于此,父与子的形象分析是少年小说中人物形象分析的重点。因此,本论文以贤治“少年小说”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考察了作品中的父与子形象,同时,探讨了其与贤治之父宫泽政次郎以及贤治自身的关系。  本论文首先论述了作品中的父亲形象。(1)《银河铁道之夜》中,乔白尼的父亲,倾心关注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对家庭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柯尔内鲁的博士父亲,是位知识分子,身姿威严,是孩子们理想中的父亲。(2)《古斯克·布都利传记》中布都利的父亲是位有名的樵夫,饥荒时为救孩子而牺牲了自己。(3)《风又三郎》中高田三郎的父亲从着装、身影、到眼神都异样于村中的大人,另外,由于被认为是恶灵“风又三郎”的父亲,他被村童视为村中的外来者。  其次,剖析了儿子形象。(1)《银河铁道之夜》中的乔白尼,在现实生活中,被同年级伙伴嘲笑,受工友歧视,与亲友疏远;在梦幻中,踏上银河铁道之旅,孤身一人寻求求道之路。乔白尼是一位孤独的求道者。(2)《风又三郎》中的高田三郎无论是着装、语言还是知识结构和具体行为都与村童相异,被村童们视为异类,无法融入农村共同体。(3)《波拉诺广场》中的法塞洛虽然生活在黑暗的现实中,但怀抱理想,并勇于为理想实践。他是位大胆的理想实践者。(4)《古斯克·布都利传记》中的布都利为了农民,将所学知识致力于农业改革。面对自然灾害,他为拯救民众,选择了自我牺牲。布都利是位农村改革的献身者。  最后,文章探讨了作品中父与子的形象与贤治之父宫泽政次郎以及贤治自身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1)宫泽政次郎一方面在贤治恋爱、就业及宗教信仰选择等方面体现出身为家长的威严,另一方面,细心照料病中的贤治,在经济上给予贤治一生的援助,体现出其慈父之心。上述形象与作品体现的父亲形象有契合之处。但是,笔者认为:《银河铁道之夜》中刻画的理想的知识分子柯尔内鲁的父亲形象是受贤治好友佐藤隆房博士和贤治盛岡高农时代导师关丰太郎教授的影响。(2)宫泽贤治一生笃信法华经,致力通过文学弘扬其信仰,身体力行农业改革,但孤独一生。作品中的主人公体现的儿子形象,几乎是贤治晚年的缩影。这与4部作品都为贤治晚年的创作具有内在联系。
其他文献
平安时代初期编纂的《古今和歌集》是日本第一部敕撰的诗歌集,与《万叶集》、《新古今和歌集》共同构成了日本和歌史上的三大歌风。无论是形式、构成还是内容、精神,都对后世
日本国民作家宫泽贤治的文学具有浓厚的悲哀特色。迄今为止,有关贤治文学的悲哀研究可谓屈指可数,且主要是结合作者悲哀的一生对其进行的研究。笔者认为,贤治文学的悲哀既体
光杆名词短语的研究在近三十年来一直是语言学界的焦点之一。本文对汉语光杆名词短语做了一个较全面的分析:讨论了谓词类型、句法位置与汉语光杆名词短语的语义解释间的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