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为研究矿业污染耕地种桑养蚕利用模式的可行性,在广西环江矿业污染区开展了桑地土壤污染特征、桑叶重金属含量和品质调查,着重研究污染桑地土壤和桑叶重金属含量的关系、土壤重金属含量对桑叶品质的影响以及污染桑叶的生物毒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广西环江污染桑地(受携带尾矿的洪水淹没的)重金属、酸污染严重,污染桑地土壤Pb、Zn、As含量分别是对照桑地(污染桑地附近的未受洪水淹没的)的17.2、3.8、3.5倍,铅、锌、砷含量超标率分别为61.7%、58.8%、47.1%(《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污染桑地在酸性修复之前土壤极度酸化,虽然经初步酸性修复,但是还有近三分之一的污染桑地为强酸性土壤(pH<4.5)。2.桑树耐酸性能力强,能在强酸性土壤上生长;桑树也比较耐土壤铅、锌、砷复合污染,能在铅、锌、砷含量分别高达734、1194、53 mg/kg的污染土壤上生长而没有在外观上表现出明显的受胁迫现象。3.污染老桑叶的Pb、Zn、As和土壤相应重金属含量显著相关;污染桑叶的Pb、Zn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桑叶,污染桑叶与对照桑叶的As含量差异不显著;污染桑叶对Pb、Zn、As的富集能力与普通植物相当。4.桑叶Pb、Zn、As的积累量随桑叶生长周期的延长而增加;在污染桑地,老桑叶(5-8叶位)中的Pb、Zn、As与嫩桑叶(4叶位以上)中相应重金属含量均显著相关;在对照桑地,老桑叶的Zn、As含量与嫩桑叶中相应重金属含量均显著相关,而Pb更易被嫩桑叶富集。5.污染桑地的桑叶品质没有受到污染物的破坏,污染老桑叶的蛋白质含量反而显著高于未污染老桑叶的。污染桑叶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增高与桑叶重金属含量不相关,与土壤pH值负相关。土壤酸度影响到桑树植株体内的酸度,酸环境有助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增加。6.污染桑叶重金属含量对蚕的生物毒性小。蚕对污染桑叶和对照桑叶的食下率、消化率无显著差异;污染桑叶和对照桑叶喂养的蚕结茧情况虽然表现为它们的上茧个数、下茧个数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它们的上茧重量并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蚕茧茧层率亦无显著性差异。7.污染桑叶喂养的蚕吐的蚕丝重金属含量均在《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GBT18885-2002)》标准限量之内;污染桑叶喂养的蚕的蚕粪Pb、Zn、As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桑叶喂养的蚕的蚕粪,但远低于《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中相关重金属的限量;蚕蛹的重金属含量也均在《饲料卫生标准(GB3078-2001)》限量之内。8.桑树耐土壤重金属毒性较强,桑叶重金属的生物毒性小,养蚕产物生态安全,养蚕经济效益高,因此种桑养蚕是矿业污染耕地的合理利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