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化学性质差异较大的金属偶接之后,往往会有严重的电偶腐蚀现象发生。目前电偶腐蚀评价标准GB/T 15748-2013中的评价指标为腐蚀电位和电偶电流,该指标是金属材料表面电化学参数的平均值,但它仅能预测电偶腐蚀的倾向,无法表征局部腐蚀区域之间的差异性。由于腐蚀的非均匀性会直接影响整个表面腐蚀行为的变化,如何准确表征电偶腐蚀过程中的非均匀性,成为装备构件电偶腐蚀评估与预测中的重要环节。而自腐蚀电位相近的金属之问的电偶腐蚀非均匀性行为又鲜有报道。本文采用一种有效的微区测量技术—丝束电极(WBE),对腐蚀电位差较小的316L不锈钢与H62黄铜偶对在3.5%NaCl溶液中的电偶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研究了单一的黄铜、不锈钢以及偶对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表面电化学参数的分布结果表明:单一黄铜表面电化学参数之间的差异性较小,腐蚀电流不大,表面出现了阳极电流与阴极电流,并且阴阳极的位置不固定,表面的腐蚀较为均匀,随着腐蚀时间延长,腐蚀有所减弱:单一不锈钢表面的电位较正,无阳极电流出现,表面全部为阴极电流,并且阴极电流的数值较小;偶对丝束表面的电化学参数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整个表面的电流明显增大,电偶腐蚀效应明显,并且阳极黄铜的腐蚀呈现一定的差异性,腐蚀程度随腐蚀时间的延长有所减轻。(2)研究了黄铜不锈钢面积比对电偶腐蚀过程非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腐蚀初期,表面的腐蚀速率较大,而24h之后,腐蚀趋于稳定。当黄铜面积最小时,阳极黄铜区域全部表现为阳极电流;随着黄铜面积比的增大,发现阳极黄铜区域开始强阴极区,即阴极电流密度远大于不锈钢区域的阴极电流密度,并且腐蚀非均匀性随着黄铜面积比的增大而增大。此外,随着黄铜不锈钢面积比的增大,整个腐蚀区域的腐蚀强度是先增大后减小的,这表明电偶腐蚀过程中,腐蚀非均匀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快表面的腐蚀速率。分析结果表明,腐蚀非均匀性的出现是由于随着黄铜面积比的增大,黄铜局域的电化学腐蚀差异所产生的电偶效应大于不锈钢和黄铜之间的电偶效应所致。(3)研究了温度对于电偶腐蚀非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表面的电位整体负移,黄铜区域的腐蚀速率增大;电偶腐蚀过程中的非均匀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50℃时表面的腐蚀非均匀性最大。综合分析表明,原因是温度的升高使得阴极黄铜区域的微观腐蚀电流增大,黄铜区域之间的腐蚀差异性减小,电偶腐蚀作用有所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