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集群一直以来是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新兴产业的兴起,传统的产业集群逐渐向虚拟集群演化。虚拟集群能够打破空间地理的限制更好地促进产业发展,它最主要的特征是以产业“组织行为接近”的关系来替代“地理位置接近”,它同传统产业集群一样,也存在集群内部的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协调的问题,并需要通过有效的集群治理,实现集群协同效应。 本文基于已有的文献研究成果,从理论上构建了虚拟集群的治理模式模型,并通过我国的样本数据,比较不同模式下的集群协同效应,为探索虚拟集群有效的治理模式,提高集群的协同效应提供参考。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包括:文献研究、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 首先,在文献研究方面,本文通过对产业集群与集群治理、集群治理模式、集群协同效应及其测度等方面相关研究的梳理总结,发现集群治理归根结底是集群内部所有参与者关系的协调,通过“治理”使集群内各企业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关于集群治理模式的研究,集中体现为治理机制和治理主体两个角度,并且已有的研究多是从其中一个角度展开的。同时,关于集群协同效应的研究,都可以用智力资本的范围涵盖。 其次,在理论研究方面,基于治理主体和治理机制两个维度,构建了虚拟集群治理模式的模型,得到虚拟集群的四种治理模式:权威领导-正式治理模式、权威领导-非正式治理模式、自主协商-正式治理模式、自主协商-非正式治理模式。同时,基于现有文献及智力资本理论,提出虚拟集群的协同效应表现为人力资本协同、结构资本协同和社会资本协同三个方面。 再次,基于理论研究的结果,本文设计了虚拟集群治理模式的划分方法和协同效应的测度方法,并通过问卷调查获得样本数据,对样本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 (1)在我国,自主协商-正式治理模式的样本数量最多。 (2)四种模式下,自主协商-非正式治理模式的人力资本协同效应最大,权威领导-非正式治理模式的结构资本协同效应最大,自主协商-正式治理模式的社会资本协同效应最大。 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演绎推理、问卷调查、实证研究、方差分析等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