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孤独症谱系障碍(ASD)表现为一系列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包括严重的社交障碍和沟通障碍,并伴随着重复刻板行为和/或限制性的兴趣。近年来,肠-脑轴在ASD儿童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关研究表明ASD儿童的饮食、胃肠道症状与其异常行为密切相关。本研究重点关注的是ASD儿童的饮食情况、胃肠道症状及异常行为,从肠-脑轴的视角,对ASD儿童饮食、胃肠道(GI)症状、膳食营养素摄入情况和异常行为进行调查与分析,为ASD儿童照顾者/干预工作者提供饮食干预线索,以达到提高ASD儿童的生活质量的目的。方法1.采用食物频率问卷(FFQ)对237名学龄前ASD儿童及231名正常儿童膳食频率进行调查;采用儿科胃肠道症状问卷罗马Ⅲ版(QPGS-RⅢ)调查237名ASD儿童和231名正常儿童的GI症状。2.针对社区康复项目和北辰特殊教育学校中的107名学龄前ASD儿童,在调查饮食频率和GI症状的基础上,添加社会沟通问卷(SCQ)、长处与困难问卷(SDQ)和重复行为问卷(RBQ-2)对其异常行为进行评估。3.采用3天24小时膳食调查法调查47名ASD儿童的营养素摄入情况。结果1.与正常儿童相比,ASD儿童食用主食类、鱼/肉类、蛋类、零食类食物的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5.09,-2.11,-4.95,-4.95,P值均<0.05)。2.利用QPGS-RⅢ问卷调查GI症状检出率,ASD组共检出46名儿童存在GI症状,检出率为19.4%;正常儿童共检出22名儿童存在GI症状,检出率为9.5%,ASD组GI症状检出率高于正常儿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21,P<0.05)。3.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用于对107名ASD儿童食物摄入情况进行分类,共分为健康型、加工型、高热量型、蛋白型和粗粮型5种饮食模式。5种饮食模式因子得分按四分位数法分为低、中、高组,比较三组ASD儿童在SCQ、SDQ、RBQ-2各领域和总量表的得分情况。ASD儿童加工型因子高分组在SCQ社会互动领域、沟通领域得分、SDQ同伴交往领域、RBQ-2异常感觉模式领域得分高于低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97,3.44,5.10,1.30,P<0.05),在SDQ亲社会行为领域,加工型高分组低于低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42,P<0.05),高热量型高分组在SDQ多动领域得分高于低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39,P<0.05);蛋白质型及粗粮型高分组在SDQ同伴交往领域得分低于低分组(F=3.52,5.63,P<0.05)。在107名ASD儿童中,检出有GI症状的有31名。在SCQ的重复及刻板行为领域得分以及RBQ-2总分方面,患有GI症状的ASD儿童高于未患有GI症状的ASD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8,-2.10,P<0.05)。4.通过对47名ASD儿童进行膳食调查,结果显示ASD儿童不仅存在多种营养素不足的情况,如VD,VB1,VB6,叶酸,钙,碘的摄入量均不足,未达到DRIs标准,此外,还存在某些营养素过剩的问题,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VE,烟酸,锌,镁,铁,磷,锰均超过DRIs标准,应引起大家重视。5.ASD儿童的营养素摄入情况与SCQ、SDQ、RBQ-2相关分析可知,其重复刻板行为与社会沟通互动方面与膳食摄入中的某些营养素有关,如蛋白质、VA等,而SDQ与膳食营养摄入的关联不是很大。结论1.ASD儿童较正常儿童存在饮食受限,更偏爱米饭、肉类、及零食,并且GI症状检出率高于正常儿童。此外,研究发现患有GI症状的ASD儿童与未患GI症状的ASD儿童相比行为问题更严重,提示肠-脑轴可能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2.通过对ASD儿童膳食摄入的调查,我们发现ASD儿童不仅存在营养不足的问题,还存在营养过剩的情况,两者均不容忽视,营养素摄入情况还会影响其异常行为,进一步说明ASD儿童饮食干预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