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圆式的时间结构——《到灯塔去》中的时间艺术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hu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20世纪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作为意识流小说的主要代表和西方女性主义先驱,评论界对她的关注长盛不衰。《到灯塔去》是伍尔夫创作中意识流手法运用得较为纯熟和圆润的一部作品,它较为成功地实践了作者主观真实论的文学构想,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为了使作品能够清晰地表现人类的主观情感世界,传达对人类心灵的关注与追问,作家以人物的意识活动为主要内容和题材,并采纳了不同于传统物理时间的心理时间体系来建构作品情节与内容框架。 为了处理好钟表时间和心理时间的关系,伍尔夫采用了同心圆式的时间结构,从而在作品中形成了一种循环往复、张弛有度,与主题内容密切配合的叙事节奏。通过分析此时间结构在作品中的体现,从中发掘出作家深植于作品中的主题内涵一对生命岁月的追寻,通过记忆来挽回失去的韶华,贮存生命的真实。 本文简要介绍作者弗吉尼亚·伍尔夫及其作品《到灯塔去》的文学地位以及对它的简要评价和分析,然后简论论文主题,提出本文的研究目的。 本文着重阐述了同心圆式时间结构的定义及其特点。同心圆具备圆形的,同心的特点,由于其双重时间结构并存,又构成了物理时间限制心理时间的形式。 本文介绍同心圆式的时间结构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围绕作品的三个部分:窗、时光流逝及灯塔的体现。 本文分析同心圆式时间结构的功能和它带来的效果。同心圆式的时间结构给情节的发展带来停顿,造成了一些特殊的场景,同时产生了倒叙及联想。而它所带来的印象派绘画和奏鸣曲式的音乐效果也是不容忽视的。
其他文献
阅读是获得信息和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渠道。然而遗憾的是,我国英语阅读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仍很普遍(Shih,1992)。在校学习多年后,许多人的英语阅读能力仍然不高。究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