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现有研究表明,沥青路面发生的早期损害大多与沥青路面抗剪强度不足有直接关系。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路面病害出现的也越来越频繁。目前对沥青混合料抗剪性能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室内宏观试验层面,没有从材料的细观角度分析其破坏特性。本文采用离散元方法,从细观层面分析了沥青混合料的剪切特性,所做的主要工作如下:(1)利用两种方法生成了沥青混合料数值模型。一种是通过编写FISH函数利用ball distribut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有研究表明,沥青路面发生的早期损害大多与沥青路面抗剪强度不足有直接关系。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路面病害出现的也越来越频繁。目前对沥青混合料抗剪性能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室内宏观试验层面,没有从材料的细观角度分析其破坏特性。本文采用离散元方法,从细观层面分析了沥青混合料的剪切特性,所做的主要工作如下:(1)利用两种方法生成了沥青混合料数值模型。一种是通过编写FISH函数利用ball distribute命令生成指定级配的数值模型。第二种是利用外部软件Unity3D生成指定级配的颗粒,导出颗粒的位置和半径信息,通过编写FISH函数将颗粒信息读入PFC3D,生成混合料试件模型。生成颗粒模型后,利用颗粒膨胀法压实模型。最后将上述两种方法生成的级配与理论级配进行了对比,检测了模型的配位数、空隙率以及不平衡力,表明了这两种方法的可行性。(2)基于PFC3D,模拟了沥青混合料单轴压缩试验。选取平行黏结接触模型模拟试件中沥青胶浆的粘结作用。分析了模型中的接触细观参数,有效模量E(9)、黏结强度?c、?c及摩擦系数?对试件的压缩模量和破坏强度的影响。以室内单轴压缩试验结果为依据,标定混合料模型在20℃下的细观参数。分析了单轴压缩过程中模型颗粒位移的变化、裂隙的发展以及接触力的变化等细观力学特性。(3)基于PFC3D,模拟了沥青混合料三轴剪切试验。以已有的室内三轴压缩试验结果为依据,标定混合料模型在60℃下的细观参数。得到了试件在不同围压138k Pa、276k Pa、414k Pa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图。分析了三轴压缩过程中模型颗粒位移的变化、裂隙的发展以及接触力的变化等细观力学特性。(4)基于初始模型的建立方法,生成了粒径大于4.75mm的粗粒式SMA-13沥青混合料数值模型。采用了一种新的方法,即“顶部墙体旋转法”对SMA-13沥青混合料试件进行了扭转剪切数值试验模拟。基于课题组开发的旋转剪切试验仪,测得SMA-13沥青混合料试件在20℃条件下的力学参数。对比了扭转剪切试验仿真模拟得到的结果与室内试验的结果,证明了在PFC3D中采用“顶部墙体旋转法”来模拟扭矩的施加的合理性。分析了模型中接触的细观参数,有效模量E(9)、黏结强度?c、?c、摩擦系数?以及刚度比k(9)对试件的剪切模量和破坏强度的影响。分析了扭转剪切过程中模型颗粒位移的变化、裂隙的发展以及接触力的变化等细观力学特性。
其他文献
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各国之间的海上贸易愈发频繁,促使了港口集装箱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得以快速增长,对集装箱码头集疏港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港外集卡在集疏港作业高峰期大量集中在港区闸口,一方面降低了港区的整体作业效率,另一方面,港外集卡等待时间长、运作效率低,降低了集卡的周转效率。集卡预约系统的提出有效缓解了港区闸口拥堵的问题,港外集卡调度是集装箱码头集疏港作业的关键问题之一,合理
现今我国热带海洋区域内的道路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混凝土路面,但热带海洋区域有很强的地域特征,高温、高湿、高盐、高紫外线对传统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特别是钢筋腐蚀非常严重。玄武岩纤维筋(BFRP筋)作为一种新的纤维增强高性能材料,与钢筋相比,具有高抗拉强度、耐腐蚀、重量轻、节能环保,容易施工等优点,而且随着BFRP筋的生产工艺提升,它的力学性能越来越稳定,并被证明可以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中使用。根据这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人行桥的跨度也在偏向大跨度发展,但是跨度增大会带来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会降低其自振频率,使容易在人行载荷的作用下共振,从而使行人感到不舒适,对此加装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以下有时简称TMD)来减振则是一项比较科学经济的技术,其中电涡流阻尼器作为调谐质量阻尼器的阻尼部分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前景。本文从理论和仿真两个方面对电涡流
现如今路面病害严重影响沥青混合料路面的使用寿命,而车辙是路面中最常见的病害形式,车辙实际上就是路面产生的不可恢复变形累积产生的,而路面的抗剪性能不足就是路面产生累积变形的主要原因。所以本文通过可以控制剪应力大小的扭转剪切试验来研究沥青混合料剪切力学性能。本文首先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传统沥青混合料剪切实验方法,并制定了本文的试验方案。通过对钻孔取芯得到的沥青混合料试件进行纯扭转剪切试验和三轴扭转剪
在出租车运营过程中,出行者需求信息对出租车运营效率及收益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交通环境的时变性给驾驶员的有效寻客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为减少此类状况的发生,为出租车驾驶员推荐实时有效的寻客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针对驾驶员寻客这一问题,建立两阶段出租车驾驶员寻客方案推荐模型,对驾驶员进行寻客方案动态推荐,提高驾驶员寻客效率。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GPS数据匹配及出行者出行偏好信息解析为掌握
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典型的颗粒填充复合材料。在工程实践中,为了简化路面分析与设计程序,通常将其视作均质材料,并采用基于唯象理论的宏观力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该方法在给定简单条件下可以有效地预测沥青路面的整体力学行为,但无法充分考虑沥青混合料的非均质性及其细观结构特征对路面整体力学、热学性能的影响。因此,在解释沥青混合料微细观损伤演化机理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针对此问题,本研究建立了一种考虑温度-应力双场耦合
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新型轻质材料的使用对部件之间的连接技术提出了新挑战。结构胶接相比于传统连接方式,具有不破坏被连接件表面、低应力集中等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以环氧树脂为代表的胶粘剂由于固化后形成的聚合物本身脆性较大,使得其在诸多领域的应用中受到限制。为了克服这一限制,满足汽车工业对高强度、高模量环氧树脂的需求,同时兼顾成本和经济性,通过填充纳米颗粒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进而得到具
步行是公共交通离到站的主要接驳方式,比例占70%以上。相关研究表明,提高步行离到站路径的便捷性有利于公共交通发展。离到站流量为估算路径步行流量提供基础数据,是判断步行路径是否优化及评估优化成效的重要前提。从步行离到站距离分布、公交站点客流量预测方法和客流量影响因素三个方面来看,既有研究存在局限性。目前,缺乏简易有效的步行离到公共交通站点客流量预测方法。有必要在现状调查和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定性定量分
随着GPS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GPS技术对高速铁路进行测量,可以对铁路的建设以及后期的运营维护起到很大的作用。目前在建的众多铁路的地理环境都较为恶劣,狭长且高差大,对测量造成了很多影响,这同时也给与我们对某些方面进行研究的机会,本文针对两个方面来进行深入的探讨。其一是在进行测量之前,通常都会对测量控制网进行设计,但一般都是通过技术人员的经验来进行设计,这种形式具有主观性,不具有推广性及严密性,有时
目前,国内逐渐尝试用级配碎石作为路面结构的基层,但是级配碎石缓冲变形能力尚不清晰。本文针对级配碎石层冻胀和不均匀沉降两类典型病害,研究级配碎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对休止角、California Bearing Ratio(CBR)、级配碎石缓冲冻胀和不均匀沉降的影响规律,建立碎石颗粒的基本性质与休止角、CBR、缓冲变形能力的关系。最终通过碎石的休止角和CBR综合评估其缓冲变形的能力。首先,开展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