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精神疾病。 长期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精神分裂症并不是单基因遗传病,而可能是多个微效或中效基因共同作用的多基因疾病。用传统的家系连锁分析无法对精神分裂症这样的复杂疾病进行基因定位,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则为最终发现这些基因提供了较好的策略。其中人类基因组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和微卫星标记(microsatellite marker)是两种重要的工具。 本文对一种神经肽—嗜铬粒蛋白B(CHGB)基因进行了精神分裂症的关联分析。我们选取了3个SNPs(CHGB 277T>A,CHGB 433G>A,CHGB 533A>G)进行病例一对照组的关联分析,所有样品都是上海地区的汉族个体。结果发现CHGB 433G>A(P=0.0044)和CHGB 533A>G(P=0.0005)表现出阳性。为了验证CHGB基因同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是否是人群层化引起的假阳性,我们又利用上海地区来源的三口之家样品对CHGB 277T>A,CHGB 433G>A,CHGB 533A>G进行了传递不平衡检验。结果CHGB 533A>G表现出阳性(P=0.019),进一步证明CHGB基因与精神分裂症相关。这是CHGB基因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同精神分裂症相关联的首次报道。 同时,为了研究15q13—q14区域对精神分裂症的易感性作用,我们选择了曾被报道过与精神分裂症连锁的三个多态性标记D15S118,D15S1360和D15S976,在中国和苏格兰各自的病例—对照组中分别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发现在中国样本的病例和对照中,D15S1360的等位基因频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4);而在苏格兰样本的病例和对照中,D15S118的等位基因频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4)。此外,我们还在160个无亲缘关系的中国三口之家家庭中进行传递不平衡检验,检查了这三个标记从父母到精神分裂症子女的传递情况。我们发现通过母系传递,标记D15S976存在显著的传递不平衡(P=0.03)。总之,我们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在15q13—q14区域存在精神分裂症的易感性位点,并衬忆了‘嘴铬牡蛋白B(CHGB)基因和1 5q13一q14与挤神分裂症的关联分析为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