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正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动力正在发生变化。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难以承载高消耗、粗放型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等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生态环境越来越珍贵。生态林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对于应对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分析生态林供给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增加生态林供给、引导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本文创新点在于着重分析了基础因素对生态林供给产生作用的内在机理,进而提出增加生态林供给的对策,不但在理论上更具有基础性,在现实中也会为政策分析和制定提供依据与指导。目前河北省生态林表现出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的现状。生态林发挥的生态效益属于公共物品,生态林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用性,私人不需要进行价格支付即可享有生态林带来的生态效益,单个主体享受生态林带来的生态效益时,不能排除也不影响其他主体同时享有该生态林的生态效益。因此“搭便车”现象不可避免,市场机制也无法进行有效资源配置。首先,随机选取河北省19个样本县,根据数据全面、科学和可得性的要求选取了7个评价指标,运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分析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情况以及森林资源状况对生态林供给数量的影响。然后,基于供给主体之间的博弈分析方法,分析了生态林的供给意愿。分析结果总结如下:(1)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时,促进生态林供给;(2)人口数多,人口密度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生态林的供给;(3)森林资源较为匮乏的地区生态林供给的难度较大。(4)政府供给生态林的意愿远高于农户,在一定生活聚集区内集体供给生态林为最优策略,农户对生态林供给意愿低;基于上述研究,为了增加生态林供给量,提高供给效率,促进生态林业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建议:提高政府财政能力,有效进行简政放权;扩展集体供给生态林的范围、领域和形式;加强农户生态林业宣传教育,增加农户收入,提高农户参与生态林供给的积极性;完善生态林补偿制度,加强生态林供给法制化建设;实行政府、私人、企业、非盈利组织等社会多方参与的多元化生态林供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