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妊娠期间由于存在胎盘屏障,使得母胎之间只能进行营养物质的交换而不能发生细胞的转移。近些年的研究发现,母体细胞能够在怀孕期间进入胎儿体内,并且可持续存在至成年,该现象被称为母体微嵌合;同时胎儿细胞也能进入母体,被认为是胎儿微嵌合。这种母体微嵌合在免疫缺陷病人体内发生的机率更高,极大地干扰了免疫缺陷病的产前诊断。猪在生理结构和器官大小上与人类非常相近,作为研究人类疾病的一种大动物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No.2017YFA0104400); 中科院“器官重建与制造”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No.XDA160300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31972874); 国家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滚动项目(No.IRT16R3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妊娠期间由于存在胎盘屏障,使得母胎之间只能进行营养物质的交换而不能发生细胞的转移。近些年的研究发现,母体细胞能够在怀孕期间进入胎儿体内,并且可持续存在至成年,该现象被称为母体微嵌合;同时胎儿细胞也能进入母体,被认为是胎儿微嵌合。这种母体微嵌合在免疫缺陷病人体内发生的机率更高,极大地干扰了免疫缺陷病的产前诊断。猪在生理结构和器官大小上与人类非常相近,作为研究人类疾病的一种大动物模型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最具有应用前景的是免疫缺陷猪模型。但是免疫缺陷猪出生时是否携带有母体来源的细胞以及母源细胞是否会影响免疫缺陷猪后续的生长与应用还未见报道。因此,本课题针对免疫缺陷猪的母体微嵌合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我们发现母体微嵌合在免疫缺陷猪中广泛存在,并且发生微嵌合的细胞主要是T细胞。通过TCR-seq检测,我们发现母体中大多数类型的T细胞在怀孕期间都能穿过胎盘屏障进入仔猪体内,但其增殖能力有限。随后,我们还对胎儿微嵌合进行了研究,在克隆产生GFP猪时,通过对代孕受体母猪体内GFP胎儿细胞进行检测,我们发现在怀孕期间胎儿细胞也能够穿过胎盘屏障进入母猪体内。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和动物克隆技术,建立了两种免疫缺陷猪。首先,我们构建了IL2RG敲除猪模型,与WT猪相比,IL2RG-/Y仔猪胸腺结构异常,胸腺小体发育不良;脾脏中的动脉周围淋巴鞘不明显,白髓含量减少,淋巴细胞数量显著降低;IL2RG-/Y猪的外周血和脾脏中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的比例低于WT猪;IL2RG-/Y猪能够支持人黑色素瘤细胞的生长。同时,我们还建立了RAG1和IL2RG双基因敲除的免疫缺陷猪模型,这种猪表现出更加严重的免疫缺陷症状。RAG1基因敲除后,T细胞在成熟的过程中不能发生V(D)J重排,双基因敲除免疫缺陷猪胸腺内淋巴细胞含量显著减少、上皮样细胞含量增多,皮质与髓质分界不明显,且未见明显胸腺小体;脾脏红髓和白髓界限不明显,淋巴细胞弥散,且未见明显动脉周围淋巴鞘结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胸腺和脾脏中无CD3+T细胞存在;流式检测分析显示双基因敲除免疫缺陷猪外周血的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显著降低。2.本研究以RAG1和IL2RG双基因敲除免疫缺陷猪为研究对象,对母体微嵌合进行了研究。通过荧光定量检测,我们发现在80%的脐带血和52.94%的脾脏中存在母体微嵌合,嵌合频率分别为0.05%-1.85%和0.04%-2.21%。怀孕期间穿过胎盘屏障进入仔猪体内的细胞主要由T细胞组成,它们分布在除胸腺外的多个器官当中,其中脾脏中浸入的T细胞含量最高。通过对母源T细胞进行研究,我们发现这些T细胞已经发生了V(D)J重排,并进一步证明它们是在母猪的胸腺中发育成熟的。通过TCR-seq检测分析,发现在怀孕期间,绝大多数类型的T细胞均能穿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但增殖能力有限,当仔猪受到抗原刺激时,只有极少数类型的T细胞能够进行显著增殖。结合转录组测序分析,我们发现具有母体微嵌合的猪外周血中高表达的基因主要富集在淋巴细胞趋化、淋巴细胞迁移、髓系细胞迁移和粒细胞迁移等相关的通路上,提示除了T细胞,其他类型的细胞如粒细胞和髓系细胞等也可以穿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3.在人和小鼠上的研究表明,怀孕期间细胞在母体-胎儿的这种迁移是双向的。因此,我们在克隆GFP仔猪的过程中对猪的胎儿微嵌合进行了研究。在怀有GFP仔猪的代孕受体母猪血液中检测到了GFP细胞。进一步通过流式检测,我们发现外周血中含有0.043%的GFP细胞,其中88.3%的细胞是CD3+T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胎儿来源的GFP细胞主要分布在免疫器官如脾脏和淋巴结,在肺、肝、肠、脑和心脏中也观察到少量的GFP细胞,但在肾脏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的GFP细胞。综上所述,我们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和动物克隆技术获得免疫缺陷猪以及GFP猪,并对猪的母体-胎儿微嵌合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免疫缺陷猪中首次发现了母体微嵌合的现象,这为免疫缺陷猪的应用和人源化猪的构建提供了重要参考。在代孕受体母猪体内发现了仔猪的GFP细胞,表明怀孕期间细胞在母体-胎儿之间的迁移是双向的,提示猪可以作为一种大动物模型用于研究母体-胎儿微嵌合的问题。
其他文献
基于核酸扩增的分子检测是病原体现场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POCT)技术发展的热门方向。PCR扩增技术虽已发展成熟,但依赖精密的热循环及配套设备,难以在实验室外搭建,不能满足POCT的需求。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是一种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具有反应温度低、扩增能力强、样本耐受度高、设备依赖性低等优点
种植义齿目前已成为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患者的治疗首选,但是种植体周围黏膜炎及其继发的种植体周围炎严重影响种植义齿的临床效果和长期稳定性,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种植体周围黏膜炎发生的始动因素为种植体颈部菌斑生物膜的形成。但是,目前临床上并没有一种公认的能够有效清除种植体周围炎生物膜的方法。因此,有效清除生物膜是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关键。在生物膜中,细胞外基质约占生物膜总量的90%左右,而胞外多糖(e
据美国能源信息署预测,到2040年全球能源消耗将增加28%,其中中国和印度将领跑全球能源消耗增长,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迫在眉睫。与传统的无机太阳能电池相比,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成本低廉、兼容柔性工艺、能够通过印刷和涂布技术进行大规模和低成本生产,因此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已成为可商业化的可再生能源的新选择。目前,单节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最高效率已经突破18%,展现出非常好的效率提升趋势和发展潜力,然而其与商
肺癌是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进程复杂,治疗方案多样。非小细胞肺癌作为最常见的肺癌类型,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然而,仅有一小部分早期患者可以接受手术治疗,其他治疗手段也常因适应症不足或临床耐药而效果不佳。能量代谢重编程是目前肺癌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肺癌组织与正常肺组织利用能量方式的差异在其发生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尚未开发出针对这一靶点的有效临床药物。因此
金黄色葡萄球菌既是食源性致病菌,又是条件致病菌,可在人体多个部位进行定殖并引起宿主感染;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具有耐药性更不易治愈,已成为医院和社区中重要的致病菌。运用益生菌及其代谢物防治致病菌,有成本低和减少抗生素使用等优势,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目前市场上主要的益生菌种类为乳酸菌、芽孢杆菌和酵母菌,但可供使用的益生酵母菌与其余两种相比相对较少。为充分挖掘酵母菌菌种资源和对M
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erfringens)感染导致的肉鸡坏死性肠炎(necroticenteritis,NE)多发于肉鸡饲养后期(尤其在休药期阶段),受限于抗生素疗效日益降低及药物残留的限制,每年给肉鸡养殖业造成经济损失巨大。伴随着抗菌药物日益严峻的耐药性问题,世界各国相继出台了禁用或限制抗生素作为饲料促生长剂的政策法规。为了消除休药期内肉鸡养殖频繁
研究背景:因肿瘤切除、外伤、正畸、骨发育不良或严重骨折引发的大面积骨缺损需要理想的生物材料来促进骨修复过程。3D生物打印因可通过自动化和高通量的方式精确定位细胞和生物制剂,实现靶器官和组织的精细化及个性化制造,而逐渐被应用到骨组织工程领域。水凝胶是细胞封装系统的金标准材料,但单一光交联水凝胶存在印刷性能差、机械强度不足等缺点,甲基丙烯酰化明胶(Gelatin Methacryloyl,Gel MA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被应用于工业生产和人类日常生活。人体运动预测技术是提升设备智能性的关键技术之一,其目的是根据历史人体运动序列捕捉内在的时间演化关系生成对未来运动的预测,属于经典的计算机视觉任务,被广泛用于自动驾驶、人机交互、人体追踪和智能体育等诸多领域,是一项值得深入探索的研究方向。然而,人体运动具有高维性、关节空间协作性、人体结构层次性和强时序性等特点。因此,如何准确
骨折、肿瘤、骨质疏松等引起的骨缺损是一个常见的临床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各种修复骨缺损的方法中,金标准是自体骨移植。然而,自体骨移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骨量有限和继发性创伤,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为了克服这些问题,近年来,组织工程骨再生策略应运而生,在过去几十年中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由于其强大的成骨能力而被广泛使用,并且是目前唯一可作为骨移植物替代物的市售治疗剂。然
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与全面赋能使得数字创新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与新引擎,平台生态系统因其连接性、开放性、灵活性、共生性成为数字创新涌现的最佳土壤。然而随着数字市场的瞬息万变、数字产品的快速迭代以及数字组织的敏捷变革,平台生态系统的发展逐渐出现数字创新困境。平台生态系统中互补者的数字创新成为了平台生态系统发展的关键。相较于平台主而言,互补者具备体制灵活、数量众多的特点,拥有更为可观的数字创新潜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