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⑴建立白兔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动物模型,并探讨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发生机制。⑵观察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病理变化过程及免疫学指标的改变。⑶探讨羟喜树碱注射液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作用效果。
方法:2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限,体重1.75~2.25kg。适应性喂养一周后,对白兔进行全身及眼部检查,用荧光素钠染色兔角膜后,裂隙灯下观察,未发现染色阳性的白兔。20只白兔40只眼给予接种单疱病毒Ⅰ型,建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动物模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感染成功20只白兔40只眼用于本研究,将其随机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A组);阿昔洛韦眼液组(B组);羟喜树碱注射液点眼组(C组);联合治疗组(D组)。每日给对应治疗组白兔药物点眼或结膜下注射,随后用荧光素钠染色兔角膜后置其于裂隙灯下,观察家兔角膜上皮、基质及前房病变程度,并进行评分。分别于造模前和造模10天后测量血清白介素-2的含量。
结果:①实验过程中,模型对照组(A组)角膜病变发展很快,病变程度为各组中最重,第13天时仍有不同程度的上皮缺损及溃疡灶,与其他3组相比,角膜上皮病变分值(corneal epithelial involvement score,CEIS)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阿昔洛韦眼液组(B组)角膜及结膜病变程度较轻、较局限,无明显溃疡形成,病变恢复较快,第13天仅个别角膜有点、片状病灶残留,至第10~13天基本痊愈,羟喜树碱注射液组(C组)角膜上皮缺损症状发展缓慢,局限,病变以点状、棒状病灶为主,基质水肿、浸润较轻微,角膜基本无溃疡及瘢痕形成,至第9~12天基本痊愈,与A、B组相比,CEIS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联合治疗组(D组)角膜病变程度最轻,第9~11天上皮基本愈合,与C组相比,角膜上皮缺损程度相当(P>0.05)。②免疫学检测结果:造模前,各组白兔血清白介素-2含量相当(P>0.05);用药治疗后第 10天,以模型对照组为标准,阿昔洛韦组、羟喜树碱注射液点眼组与联合治疗组白介素-2水平明显升高,各治疗组可明显提高白介素-2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羟喜树碱注射液点眼组提高白介素-2作用优于阿昔洛韦眼液组(P<0.05)。联合治疗组提高白介素-2水平与羟喜树碱注射液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⑴羟喜树碱注射液对HSK家兔角膜上皮、基质及前房的病变情况均有有明显影响,可减少角膜上皮缺损程度,减轻前房反应及缩短病程,提高家兔血清中白介素-2的含量。⑵羟喜树碱注射液能治疗HSK,其机制可能和其可以抑制和破坏HSV的DNA的分裂,并且能够提高机体免疫水平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