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扶桑绵粉蚧为靶标害虫,探讨用蜡蚧轮枝菌防治该害虫的可行性及提高毒杀效果的途径,并探索了蜡蚧轮枝菌紫外辐射耐受力与菌株SOD活性的相关性,为蜡蚧轮枝菌抗紫外线性状的改良提供科学依据。主要内容和结果分述如下:通过测定23株蜡蚧轮枝菌分生孢子的紫外辐射耐受力和SOD活性,分析了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菌株受辐射后的孢子萌发率显著降低,23个菌株中V14、V3387、V10、V3450、V4060具有较好的辐射耐受力,并且受辐射后菌株的萌发率与菌株自身SOD活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为0.439。通过7种药剂对不同菌株孢子萌发、菌落生长、产孢量的抑制率测定,结果表明杀菌剂对菌株的抑制作用比杀虫剂大,甚至能够完全抑制其生长。杀虫剂印楝素能与供试4个菌株相容,而4个菌株中V3450的农药耐受力最好。筛选出能够侵染扶桑绵粉蚧的蜡蚧轮枝菌,测定了菌株对3龄若虫和雌成虫的毒力,结果表明23个蜡蚧轮枝菌中有4个菌株能够成功侵染扶桑绵粉蚧,分别是V3450、V17、V4060、V20。对3龄若虫和雌成虫毒力最高的菌株均为V20,其在高剂量下(1.6×107个孢子/mL)对供试害虫两种虫态第9天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1.67%和66.67%。将0.3%印楝素与V3450混用提高了毒杀扶桑绵粉蚧的速度和效果,混用后对3龄若虫毒杀的增效作用最好的是在第5天,达10.25%,对雌成虫毒杀的增效作用最好的是在第4天,达2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