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霉菌毒素是由霉菌在基质上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最常见的霉菌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又名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烟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A等,其通过降低采食量、减少营养吸收、内分泌影响抑制等机制危害畜禽健康,进一步通过食品链危害人类健康。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是我国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霉菌毒素。与其它真菌毒素不同,ZEN为非类固醇类,但又具有雌激素样活性的真菌毒素。大量科研实验和临床观察表明,其主要对动物生殖系统造成严重损害,而对其它系统的损害少有报道。近些年,人们开始研究其对机体其它系统(如:免疫系统)的毒性及机制,并取得一定成果;而其对机体肝、肾、血液等组织器官的影响鲜有报道。
为了解玉米赤霉烯酮对机体肝、肾、血液等组织器官以及离体培养免疫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本实验以1月龄SPF级昆明小鼠为研究对象,采取离体培养、动物体内实验等方法研究ZEN对上述细胞、组织与器官的毒性作用,为进一步阐明动物ZEN中毒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本论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
1.ZEN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及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采用MTT法、细胞因子ELISA法来分析ZEN对离体培养的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浓度(1μg/mL、10μg/mL、25μg/mL)ZEN对PHA-P、ConA活化的胸腺细胞以及LPS、ConA活化的脾脏T/B淋巴细胞的增殖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且这种增殖抑制表现出剂量依赖性;②低浓度ZEN(1μg/mL)能显著促进脾脏淋巴细胞分泌IL-10(p<0.05),而高浓度ZEN(10μg/mL、25μg/mL)均能显著抑制脾脏淋巴细胞分泌IL-10(p<0.05),并表现出剂量依赖性;不同浓度ZEN(1μg/mL、10μg/mL、25μg/mL)均能显著抑制脾脏淋巴细胞分泌和IFN—γ(p<0.05),并表现出剂量依赖性。
2.玉米赤霉烯酮对小鼠胸腺脾脏毒性的研究
通过腹腔注射给药方式,采用脾脏指数、胸腺指数、流式细胞术、石蜡切片等分析方法,探讨不同浓度和不同天数处理,玉米赤霉烯酮对小鼠胸腺、脾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单剂量(25mg/Kg b.w)连续6d ZEN处理后,小鼠增重明显降低,胸腺指数极显著降低,胸腺细胞出现典型凋亡峰,脾脏指数降低但不显著,脾淋巴细胞未见典型凋亡峰;②单剂量(50mg/Kg b.w)连续3d ZEN处理后,小鼠精神沉郁、增重降低;胸腺指数显著降低,胸腺皮质减少,髓质增多;脾脏指数变化不明显,脾脏白髓萎缩,局灶性坏死,淤血、出血;③单剂量(50mg/Kgb.w)一次性注射ZEN后,48h内,胸腺细胞和脾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发生阻滞,均显著阻滞于G2/M。
3.玉米赤酶烯酮对小鼠肝肾的毒性研究
通过腹腔注射给药方式,采用石蜡切片分析法,探讨单剂量(50mg/Kg b.w)连续3d ZEN处理后,ZEN对小鼠肝脏、肾脏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①ZEN处理后,肝脏表面出现干酪样渗出物,肝脏出现病理性变化:弥漫性坏死、肝细胞局灶性脂肪变性;②肾脏出现病理性变化:髓质、肾小管淤血,肾小球萎缩,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出现肿胀、颗粒变性。
4.玉米赤霉烯酮对小鼠血常规及血生化的影响
通过腹腔注射给药方式,采用血常规、血生化分析法,探讨多剂量(25mg/Kg b.w、50 mg/Kg b.w、100 mg/Kg b.w)单次注射ZEN后,ZEN对血常规、肝肾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剂量玉米赤霉烯酮处理小鼠后,血常规指标如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嗜酸性粒细胞(EO)、单核细胞(MO)和淋巴细胞(LY)数量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WBC总数、NE、EO和MO显著增加,而LY数量明显减少(p<0.05),这些变化存在剂量依赖性。在高浓度ZEN(100mg/Kg b.w)处理后,红细胞(RBC)数和血红蛋白(HGB)明显增多。血小板(PLT)数量明显减少(p<0.05)。②肝功能指标(AST、ALT)明显升高(p<0.05),TP、Alb、Glb都出现显著降低;肾脏功能指标Urea、Uric明显升高(p<0.05),这些指标变化存在剂量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