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全球范围内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激增,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由此引发城市中绿地面积大量减少,城市生态问题日益突出。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多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一种高级的人类聚落形式,也是人类影响、改造自然最强烈的景观。人类社会发展到现阶段,城市已成为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城市景观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结晶,是一个时代经济、政治、社会、科学、文化、生态环境发展、变化的焦点和中心。有人统计,全球污染物总量的 60%来自城市,而城市面积仅占地球表面积的 0.3%。城市既是人类消耗自然资源和能源最多的景观,也是生态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因此,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没有城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就没有国家的生态安全。城市中的森林公园具有释放氧气、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吸纳污染物、美化景观、保持水土等多项生态功能。城市周边的森林植被通过光合作用,从空气中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并释放大量的氧气,在城市低空范围内调节和改善城区的碳氧平衡,缓解或消除局部的缺氧,以改善局部地区的空气质量,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重要作用。但城市周边的森林公园林相如何配置,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森林公园的综合效应,目前定量的研究文章尚不多见。 本文以 GIS 为技术平台,选择长春市的森林公园—净月潭为典型区,在对净月潭森林公园森林景观格局调查与实际踏查的基础上,选择不同林相、同一林相不同林龄的群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测定,获得不同林相和不同林龄、不同密度群落的净光合速率、土壤呼吸速率、制氧速率的测试值,对测试值进行误差订正后,采用统计分析法获得结论如下:净月潭森林公园内不同的森林-土壤系统的对于净月潭森林公园的氧气贡献率是不同的,柞树成熟林氧气的释放速率最大,而落叶松的过熟林氧气的释放速率最小。 本文共分 6 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第二部分为研究区概况,第三部分为实验地概况与实验设计,第四部分为实验材料与方法,第五部分为结果与分析,最后为结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