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在探讨面神经损伤后机体T细胞功能状态的基础上,尝试建立外伤性面瘫免疫缺陷小鼠模型。进一步研究该动物模型中特定T细胞亚群CD4~+T细胞、CD4~+CD25~+T细胞与损伤的FMN之间的关系,以期揭示面神经损伤后修复及再生中的以T细胞行为研究为中心的免疫病理学机制,并为探索周围性面瘫新的治疗方法提供实验依据。目的1.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探讨面神经损伤急性期T细胞功能状态及其病理生理意义。2.建立免疫缺陷小鼠周围性面瘫模型并结合荧光金逆行示踪技术进行评价,与相应野生型小鼠模型比较。以建立稳定的免疫缺陷小鼠的面神经损伤模型评价系统,为进一步深入探讨面神经修复再生的神经免疫病理机制提供模型基础。3.研究该动物模型中CD4~+T细胞、CD4~+CD25~+T细胞与损伤的FMN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揭示面神经损伤后修复及再生中的以T细胞行为研究为中心的免疫病理机制提供实验证据,并为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和思路。方法1.(第一部分)制备小鼠面神经轴切损伤模型,分别于损伤后3天、2周分离小鼠术侧颈部引流淋巴结(cervical draining lymph node,CDLN)细胞,进行双色免疫荧光标记,以流式细胞术分析T细胞上CD69分子的表达情况。2.(第二部分)外科无菌手术方法切断裸鼠、野生型小鼠(均为BALB/c背景)面神经出茎乳孔主干,分别于指定时间行面神经断端涂抹荧光金示踪剂。灌注固定动物后,标本自头端至尾端行连续冰冻切片,收集切片,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面运动神经元情况。用Image Pro Plus5.1图像分析软件计数面运动神经元。3.(第三部分)免疫组化分析模型小鼠FMN周围的T细胞浸润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情况。磁珠分选法分选野生型BALB/c小鼠CD4~+T细胞,将CD4~+T细胞、删除CD4~+CD25~+T细胞的CD4~+T细胞分别经尾静脉移植于相同遗传背景的裸小鼠,并以PBS为对照。于1周后均制备成周围性面神经外伤模型,在指定时间行面神经断端涂抹荧光金示踪剂。分别于术后3天、2周灌注固定动物,标本自头端至尾端行连续冰冻切片,收集切片,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面运动神经元情况。用Image Pro Plus5.1图像分析软件计数面运动神经元。并比较不同移植组之间的差异。结果1.(第一部分)手术后3天、14天两个时间点上,面神经损伤组颈部引流淋巴结T细胞CD69表达的百分率出现上调;术后14天时与相应手术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07)。2.(第二部分)面神经轴切损伤后2周,荧光切片面神经运动核团显示清晰,便于计数;裸鼠面神经损伤组与野生型面神经损伤组的面运动神经元数目有显著性差异(分别2723.00±54.07,2419.33±84,P=0.0011)。3.(第三部分)免疫组化显示损伤的FMN周围有T细胞浸润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术后3天、术后14天CD4~+T细胞移植组与PBS组的面运动神经元数目计数有显著性差异(分别P=0.0003 and 0.0004);CD4~+T细胞移植组与预先删除CD4~+CD25~+T细胞的CD4~+T细胞移植组的面运动神经元计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32)。结论1.面神经轴切损伤早期,颈部引流淋巴结存在T细胞活化并上调,提示面神经损伤急性期,伴随着一个T细胞免疫应答的启动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机体协调控制免疫应答的规模与方向,维持机体免疫稳态。2.荧光金逆行示踪技术结合裸鼠面神经损伤模型评价系统是有效、易行的。为进一步揭示外伤性面瘫中以T细胞行为研究为中心的神经免疫病理机制提供模型基础。3.CD4~+T细胞可以保护FMN数量到野生型的水平,但这一保护作用的实现,需要CD4~+CD25~+Treg的存在。调节性T细胞的存在可能在于调控针对损伤FMN的自身免疫应答处于一个较低水平,而这一适度低水平的T细胞免疫应答对于FMN存活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