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岸带是水-陆区域之间交换能量、物质以及生物的重要通道,具有调节江河微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地表地下水资源等功能,在水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周丛藻类着生在河岸带中水-陆交界的交错区第一线,一方面,它具有较高的初级生产力,可为水生动物提供食物来源;另一方面,它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受水温、营养盐等环境因子的影响,因此研究河岸带周丛藻类种类组成及变化规律将为河岸带环境现状的评估及河岸带污染的防治提供基础数据,为河岸带结构和功能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采样结合实验室分析,于2013年1月至5月、11月至12月和2014年1月,调查了长江上游江津段德感坝河岸带4个采样点周丛藻类种类组成与多样性的时空变化规律及研究区域水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周丛藻类细胞密度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从生物学和生态学的角度评价该区域水质情况以及变化趋势,以期为该水域生态环境监测提供参考,为制定该水域切实可行、具体有效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德感坝河岸带采集并共鉴定出周丛藻类8门55属100种,其中硅藻门58%、绿藻门25%、蓝藻门7%、裸藻门4%、甲藻门3%、隐藻门1%、金藻门1%、黄藻门1%。优势种类有硅藻门的直链藻、小环藻、脆杆藻、针杆藻、舟形藻,绿藻门的小球藻、链丝藻、栅藻,蓝藻门的小颤藻、纤细席藻、小型色球藻、点状平裂藻等。从德感坝河岸带周丛藻类的周年变化规律来看,周丛藻类种类组成呈现出5月份种类数最多,4月份次之,12月份最少;而周丛藻类总的藻细胞密度在4月达到最高值,1月最低。各采样点周丛藻类种类组成呈现明显的水平变化,种类数变化趋势为:采砂坑点>农田点>采砂点>江边点。 (2)德感坝水域的水质参数调查研究发现,水体总氮、总磷含量均已达到轻度富营养水平。且周丛藻类与水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周丛藻类生长受多种环境因子综合影响,总其细胞密度与溶解氧、水温、透明度和总磷含量等环境因子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3)通过多样性指数法研究德感坝河岸带各采样点的周丛藻类发现,4个采样点多样性指数总体趋势为江边点>农田点>采砂坑点>采砂点。利用部分藻类对环境的指示作用发现,德感坝河岸带4个采样点中,农田点、江边点和采砂点水体均处于β-中污带向α-中污带过渡水体,采砂坑点水体是寡污带向β-中污带过渡的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