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波动特征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fml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率期限结构是金融学研究热点问题,是资产定价、风险管理、金融产品设计的基准,也是中央银行调控短期利率以影响中长期利率的重要依据。商业银行同业拆借市场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要素市场,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因其特有的市场敏感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宏观经济运行及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关系,这使其在整个金融利率结构中具有一定的主导作用。  论文基于Vasicek模型、多元GARCH方法和结构突变检验理论,选用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1998年1月到2012年12月的1天、7天、30天和90天期数据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通过对利率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异方差检验,发现利率数据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尖峰厚尾,异方差和条件异方差现象。这为本文选用多元GARCH模型对Vasicek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奠定基础。②对均值方程估计表明:我国利率数据具有明显的均值回复现象;除90天数据序列,我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数据序列波动均值回复现象显著,并且随利率期限的增加,均值回复速度加快,90天期的异常可能因为同业拆借主体“谨慎”拆借所为。③对各期利率数据方差和协方差方程估计表明:利率在受到冲击时,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存在着长期的波动效用,同时信息项对方差方程的影响弱于衰减项;并且,存在显著的长期异方差效应,不同期限利率间的协方差对市场信息有较低的敏感度,而对滞后一阶的协方差敏感度较高,这说明在充满不确定性的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的适度波动可以提高市场活跃度和流动性,但频繁而又剧烈的波动则会引发利率风险,因此政府不应频繁变动以利率调整为工具的货币政策;对不同方法最大似然估计值比较发现,DCC方法比VECH、对角BEKK和CCC方法表现出更好的拟合优度。④对利率间相关关系结构突变检验表明:各期限利率间的相关系数均存在明显的递增趋势,这意味着我国银行间同业拆放市场利率形成机制近十多年来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其他文献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联的课题首先由熊彼特(1912)提出,在他的研究中着重指出金融发展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增长与发展的重要性。在熊彼特的专业研究之后大量学者对该课题进行了更深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国汇率水平是否适当,对其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一国汇率失衡会对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会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还可能导致与贸易伙伴之间的摩擦。在当前全球经济
近年来欧洲为主的银行业频频陷入危机,虽然次贷危机后全球监管机构已经加强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控制,但是银行业依然面临多种问题。回顾世界金融史,银行业已经无数次受外部环境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在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城市商业银行成立之初,为防范金融风险和适应当时的宏观经济环境,其业务范围被严格限制在注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