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的分析技术,将按摩推拿缓解肌肉疲劳的效果进行客观量化,便于统计分析。通过对手法作用后机体表面肌电信号的研究分析,为推拿的效用评价提供有效的客观量化指标,为进一步从肌肉层面揭示推拿手法的作用机理提供有效证据。对推拿手法的作用机理研究和临床疗效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方法]以健康大学生男性志愿者为实验对象,分别将其分为休息组,拨法组,与揉法组,以60%MVC(最大随意收缩力)为负重力量,使肱二头肌静力收缩至力竭,建立肱二头肌的疲劳模型,随即再进行一次60%MVC肱二头肌静力收缩至力竭,并撷取其收缩时长,MFslope(时间-MF曲线斜率),与MPF slope(时间-MPF曲线斜率),其中,MFslope包括MF值变化率、MF值变化百分比两指标,而MPF slope包括MPF值变化率、MPF值变化百分比两指标;接着各组分别进行休息或拨法按摩或揉法按摩等干预方法,干预后各组再进行一次60%MVC肱二头肌静力收缩至力竭,并分别撷取其收缩时长,MF slope,与MPF slope,最后将各组干预前后的收缩时长,MF slope,与MPF slope进行统计分析,以观察不同干预方法对于缓解肱二头肌运动性疲劳效果的差异。[结果]1.各组T1和T2(收缩时长)的比较结果讨论:休息组、拨法组、揉法组的T1和T2比较,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干预前后有差异;休息组T2和拨法组T2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拨法组T2长于休息组;休息组T2与揉法组T2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揉法组T2长于休息组;拨法组T2和揉法组T2之间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表示拨法组与揉法组没有差异。2.各组MF1和MF2(MF值变化率)的比较结果讨论:休息组、拨法组、揉法组的MF1和MF2比较,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干预前后有差异:休息组MF2和拨法组MF2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拨法组MF2高于休息组;休息组MF2与揉法组MF2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揉法组MF2高于休息组;拨法组MF2和揉法组MF2之间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表示拨法组与揉法组没有差异。3.各组MF%1和MF%2(MF值变化百分比)的比较结果讨论:休息组、拨法组、揉法组的MF%1和MF%2比较,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干预前后有差异;休息组MF%2和拨法组MF%2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拨法组MF%2高于休息组;休息组MF%2与揉法组MF%2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揉法组MF%2高于休息组;拨法组MF%2和揉法组MF%2之间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表示拨法组与揉法组没有差异。4.各组MPF1和MPF2(MPF值变化率)的比较结果讨论:休息组、拨法组、揉法组的MPF1和MPF2比较,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干预前后有差异;休息组MPF2和拨法组MPF2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拨法组MPF2高于休息组;休息组MPF2与揉法组MPF2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揉法组MPF2高于休息组;拨法组MPF2和揉法组MPF2之间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表示拨法组与揉法组没有差异。5.各组MPF%1和MPF%2(MPF值变化百分比)的比较结果讨论:休息组、拨法组、揉法组的MPF%1和MPF%2比较,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干预前后有差异;休息组MPF%2和拨法组MPF%2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拨法组MPF%2高于休息组;休息组MPF%2与揉法组MPF2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揉法组MPF%2高于休息组;拨法组MPF%2和揉法组MPF%2之间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表示拨法组与揉法组没有差异。[结论]1.由本实验可知,拨法组和揉法组对于缓解肱二头肌运动性疲劳的效果,均高于休息组,由此可知推拿手法对于促进肌肉运动性疲劳缓解有效果。2.本实验拨法组和揉法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相同的手法刺激量下,拨法和揉法都能缓解肱二头肌运动性疲劳,但拨法组和揉法组缓解运动性疲劳的效果没有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