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职业流动对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具有重要意义。从理论上来说,充分竞争的劳动力市场,职业流动会促使劳动力资源得以优化配置。经过多年改革,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建立并不断完善。然而,由于我国还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劳动力市场从整体上发育得还不够成熟,特别是在建立市场机制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障碍。其中,劳动力市场所有制分割一直对职业流动产生阻碍作用,不同所有制部门的职业流动机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年,也是我国进行所有制改革四十年。那么,劳动力市场所有制分割对劳动者职业流动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本文关注的重点。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显著的所有制分割现象,国有部门就业相对于非国有部门就业仍然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会对职业流动产生导向作用;另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至今,所有制差异已经变得模糊,职业流动的所有制壁垒已经变得淡化。基于上述观点的分歧,本文从两个方面来探讨所有制分割对职业流动的影响程度,充分关注所有制分割对职业流动过程和社会后果的影响。一是研究所有制分割如何影响劳动者职业流动行为与流动方向;二是研究所有制分割如何影响职业流动的收入效应。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运用理论结合实证的方法展开研究。首先从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三种资本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社会分层理论分别对劳动者就业机会、职业流动能力、职业流动障碍、职业流动方向以及职业地位获得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力图从理论上解释劳动力市场所有制分割对劳动者职业流动造成影响的原因。然后从代际职业流动阶段和代内职业流动阶段实证劳动力市场所有制分割对职业流动行为和流动方向造成的影响,研究父代工作部门所有制对子代初职获得和职业流动方向的影响;研究子代初职或现职工作部门所有制对职业流动决策、流动频率和流动方向的影响。最后用职业流动的收益来刻画职业流动的结果,分析所有制分割对职业流动收益的影响。
研究发现,劳动力市场所有制分割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劳动者职业流动。父代工作部门所有制依然很大程度决定了子代初职工作部门所有制的进入与流动;而这种“再生产”继续在代内职业流动中延续,初职工作部门所有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现职工作部门所有制的进入与流动;这种继承和延续的结果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不同工作部门所有制的劳动者通过职业流动决定了其职业收入的获得。这些都明显表现出国有部门就业的相对优势。具体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所有制分割对代际职业流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代际继承性,其对职业流动方向影响显著,并体现了劳动力市场化程度的区域差异。首先,这种继承性主要表现为:一是从总体上国有部门的代际流动性要小于非国有部门,劳动力市场化程度有利于劳动力流入非国有部门;二是当父子部门所有制相同时,具有很强的职业传承性,即“子承父业”现象显著,高阶层职业的继承性更加明显;三是当父代处于国有部门时,将有利于子代初职进入国有部门,劳动力市场化程度使得劳动者对国有部门依赖性降低,随着个体职业生涯的发展,代际继承性趋于弱化。其次,所有制分割对代际职业流动方向的影响表现为:父代工作部门所有制直接阻碍了代际职业流动导致代际职业传承概率增加,经济越发达其影响越小;父代工作部门所有制通过代际部门所有制传承间接阻碍了代际职业流动,并且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减小甚至消失。从劳动力市场化程度的区域差异来看,市场化程度越高,所有制分割影响越弱。
第二,在劳动力市场所有制分割的影响下,国有部门职业流动性明显低于非国有部门,造成代内职业流动障碍,并且当劳动者初职为国有部门时有助于实现代内的向上职业流动。首先,这种代内职业流动障碍主要表现为:当劳动者处于国有部门时,更愿意选择安稳的工作而不进行职业流动,即继续从事当前工作,流动意愿较弱;当劳动者处于国有部门时,职业流动频率低于在非国有部门的劳动者,劳动者更愿意选择继续留在国有部门。其次,所有制分割对代内职业流动方向的影响表现为:当劳动者初职处于国有部门时,劳动者向上流动的概率更大,向下流动的概率更小,这说明国有部门劳动者存在某种优越性。从劳动力市场化程度的区域差异来看,市场化程度越高,劳动者向上流动的机会越大。
第三,在劳动力市场所有制分割的影响下,国有部门职业收入要显著高于非国有部门,并且所有制分割与职业流动对劳动者职业收入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首先,所有制分割直接影响劳动者职业收入。初职为国有部门的劳动者其职业收入比非国有部门劳动者高;现职为国有部门的劳动者,如果其初职为非国有部门,其现职收入会有一个明显的提升;反之,当劳动者从国有部门流向非国有部门则会对其现职收入会产生负向影响;劳动力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区域,所有制分割对劳动者收入的影响相对较弱。其次,所有制分割与职业流动对劳动者收入的影响显著。代际职业向上流动和代际职业水平流动均对劳动者职业收入产生正向影响,而代际职业向下流动则会对劳动者职业收入产生负向影响;经济越发达代际职业流动的收入效应越强。另外,所有制分割通过代内职业流动方向间接影响劳动者职业收入。劳动者现职为国有部门且发生代内职业向上流动对劳动者职业收入影响最大,而现职为非国有部门且发生代内职业向上流动可能会导致其职业收入下降;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劳动者发生水平流动都会促使其职业收入增加,但仍然是国有部门劳动者收入大于非国有部门劳动者收入;在区域层面上,所有制分割通过代内职业流动方向对劳动者职业收入造成的影响在经济发达地区更加显著。最后,职业流动频率对非国有部门劳动者收入影响更加明显,所有制分割在经济发达地区减弱了职业流动频率对收入的影响,在欠发达区域则加剧了对收入的影响。
基于以上结论,本文认为职业流动中劳动力市场所有制分割所导致的根源性障碍折射出职业流动中的不平等问题。随着劳动力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劳动力市场所有制分割的影响作用会呈现出弱化的趋势。因此,从根本上解决劳动力市场所有制分割对职业流动造成的影响必须进一步扫除一切经济制度壁垒,提升劳动力市场化水平。因此,关于促进劳动者职业流动的应对措施应该围绕对劳动力市场所有制分割的有效治理以及提高劳动力市场效率的思路展开。
因此,本文的政策启示为:第一,破除所有制间的流动障碍,强化国有部门劳动力产权制度。强化劳动力产权保护,才能促进劳动力资源自由流动。第二,构建不同所有制部门劳动者平等的公民身份,促进机会和权力平等。构建平等的公民身份制度并取消国有部门行政性的编制管理制度,消除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之间的身份标志和等级差别,促进劳动力在不同所有制部门之间的市场化配置。第三,缩小不同所有制间的收入差距,促进分配公平。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要加大力度推进社会功能分类改革,国有垄断行业进一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有效促进分配公平。第四,创新监管方式,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不同所有制部门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规则,并建立国有部门权力的外部监督制度。第五,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劳动力市场健康发展。将所有社会保险承办者由工作单位转向社会,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障,使得人人均有自由流动的能力。第六,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劳动者职业流动能力。增加劳动者职业向上流动的机会,实行教育资源倾斜政策,缩小地区间的教育水平差距。
本研究采用统计分析法、比较研究法以及计量分析法,系统和全面深入分析了劳动力市场所有制分割对职业流动过程和结果的影响程度,拓展了研究视角,丰富了所有制分割与职业流动之间关系的理论,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劳动力市场分割与职业流动研究的中国经验。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运用理论结合实证的方法展开研究。首先从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三种资本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社会分层理论分别对劳动者就业机会、职业流动能力、职业流动障碍、职业流动方向以及职业地位获得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力图从理论上解释劳动力市场所有制分割对劳动者职业流动造成影响的原因。然后从代际职业流动阶段和代内职业流动阶段实证劳动力市场所有制分割对职业流动行为和流动方向造成的影响,研究父代工作部门所有制对子代初职获得和职业流动方向的影响;研究子代初职或现职工作部门所有制对职业流动决策、流动频率和流动方向的影响。最后用职业流动的收益来刻画职业流动的结果,分析所有制分割对职业流动收益的影响。
研究发现,劳动力市场所有制分割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劳动者职业流动。父代工作部门所有制依然很大程度决定了子代初职工作部门所有制的进入与流动;而这种“再生产”继续在代内职业流动中延续,初职工作部门所有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现职工作部门所有制的进入与流动;这种继承和延续的结果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不同工作部门所有制的劳动者通过职业流动决定了其职业收入的获得。这些都明显表现出国有部门就业的相对优势。具体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所有制分割对代际职业流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代际继承性,其对职业流动方向影响显著,并体现了劳动力市场化程度的区域差异。首先,这种继承性主要表现为:一是从总体上国有部门的代际流动性要小于非国有部门,劳动力市场化程度有利于劳动力流入非国有部门;二是当父子部门所有制相同时,具有很强的职业传承性,即“子承父业”现象显著,高阶层职业的继承性更加明显;三是当父代处于国有部门时,将有利于子代初职进入国有部门,劳动力市场化程度使得劳动者对国有部门依赖性降低,随着个体职业生涯的发展,代际继承性趋于弱化。其次,所有制分割对代际职业流动方向的影响表现为:父代工作部门所有制直接阻碍了代际职业流动导致代际职业传承概率增加,经济越发达其影响越小;父代工作部门所有制通过代际部门所有制传承间接阻碍了代际职业流动,并且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减小甚至消失。从劳动力市场化程度的区域差异来看,市场化程度越高,所有制分割影响越弱。
第二,在劳动力市场所有制分割的影响下,国有部门职业流动性明显低于非国有部门,造成代内职业流动障碍,并且当劳动者初职为国有部门时有助于实现代内的向上职业流动。首先,这种代内职业流动障碍主要表现为:当劳动者处于国有部门时,更愿意选择安稳的工作而不进行职业流动,即继续从事当前工作,流动意愿较弱;当劳动者处于国有部门时,职业流动频率低于在非国有部门的劳动者,劳动者更愿意选择继续留在国有部门。其次,所有制分割对代内职业流动方向的影响表现为:当劳动者初职处于国有部门时,劳动者向上流动的概率更大,向下流动的概率更小,这说明国有部门劳动者存在某种优越性。从劳动力市场化程度的区域差异来看,市场化程度越高,劳动者向上流动的机会越大。
第三,在劳动力市场所有制分割的影响下,国有部门职业收入要显著高于非国有部门,并且所有制分割与职业流动对劳动者职业收入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首先,所有制分割直接影响劳动者职业收入。初职为国有部门的劳动者其职业收入比非国有部门劳动者高;现职为国有部门的劳动者,如果其初职为非国有部门,其现职收入会有一个明显的提升;反之,当劳动者从国有部门流向非国有部门则会对其现职收入会产生负向影响;劳动力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区域,所有制分割对劳动者收入的影响相对较弱。其次,所有制分割与职业流动对劳动者收入的影响显著。代际职业向上流动和代际职业水平流动均对劳动者职业收入产生正向影响,而代际职业向下流动则会对劳动者职业收入产生负向影响;经济越发达代际职业流动的收入效应越强。另外,所有制分割通过代内职业流动方向间接影响劳动者职业收入。劳动者现职为国有部门且发生代内职业向上流动对劳动者职业收入影响最大,而现职为非国有部门且发生代内职业向上流动可能会导致其职业收入下降;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劳动者发生水平流动都会促使其职业收入增加,但仍然是国有部门劳动者收入大于非国有部门劳动者收入;在区域层面上,所有制分割通过代内职业流动方向对劳动者职业收入造成的影响在经济发达地区更加显著。最后,职业流动频率对非国有部门劳动者收入影响更加明显,所有制分割在经济发达地区减弱了职业流动频率对收入的影响,在欠发达区域则加剧了对收入的影响。
基于以上结论,本文认为职业流动中劳动力市场所有制分割所导致的根源性障碍折射出职业流动中的不平等问题。随着劳动力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劳动力市场所有制分割的影响作用会呈现出弱化的趋势。因此,从根本上解决劳动力市场所有制分割对职业流动造成的影响必须进一步扫除一切经济制度壁垒,提升劳动力市场化水平。因此,关于促进劳动者职业流动的应对措施应该围绕对劳动力市场所有制分割的有效治理以及提高劳动力市场效率的思路展开。
因此,本文的政策启示为:第一,破除所有制间的流动障碍,强化国有部门劳动力产权制度。强化劳动力产权保护,才能促进劳动力资源自由流动。第二,构建不同所有制部门劳动者平等的公民身份,促进机会和权力平等。构建平等的公民身份制度并取消国有部门行政性的编制管理制度,消除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之间的身份标志和等级差别,促进劳动力在不同所有制部门之间的市场化配置。第三,缩小不同所有制间的收入差距,促进分配公平。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要加大力度推进社会功能分类改革,国有垄断行业进一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有效促进分配公平。第四,创新监管方式,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不同所有制部门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规则,并建立国有部门权力的外部监督制度。第五,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劳动力市场健康发展。将所有社会保险承办者由工作单位转向社会,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障,使得人人均有自由流动的能力。第六,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劳动者职业流动能力。增加劳动者职业向上流动的机会,实行教育资源倾斜政策,缩小地区间的教育水平差距。
本研究采用统计分析法、比较研究法以及计量分析法,系统和全面深入分析了劳动力市场所有制分割对职业流动过程和结果的影响程度,拓展了研究视角,丰富了所有制分割与职业流动之间关系的理论,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劳动力市场分割与职业流动研究的中国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