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内存在一种氨基酸(Amino acid,AA)类神经递质,兴奋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excitatory amino acids,EAA)和抑制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inhibitory amino acids,IAA)。这些神经递质之间的平衡可以维持人脑的功能,兴奋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主要有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Asp)和谷氨酸(glutamate,Glu);抑制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主要有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和甘氨酸(glycine,Gly)。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是AD的主要表现,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学习记忆能力与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关系密切。大黄酚是大黄蒽醌类中的一种纯化的活性成分,研究表明大黄酚具有抗炎、抗氧化、神经保护等作用,有多项研究表明,大黄酚对AD有预防或治疗作用。本实验首次连续测定了4~9周龄小鼠脑内Glu、Asp、GABA、Gly在24小时内含量(μg·mg-1)随时间的变化。4~9周龄小鼠根据取脑的不同时间点进行分组。造模实验,采用单次侧脑室注射Aβ25-35制备AD模型小鼠,研究大黄酚对AD模型小鼠脑内Glu、Asp、GABA、Gly含量的影响。本实验将昆明(KM)小鼠随机分为7组: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吡拉西坦组、大黄酚10 mg·kg-1剂量组、大黄酚1mg·kg-1剂量组、大黄酚0.1 mg·kg-1剂量组。空白对照与假手术每组各8只,其他各组每组各12只。造模后连续给药14天,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法检测皮质氨基酸样品中的4种氨基酸含量。采用跳台实验法测试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4~9周龄小鼠皮质内4种氨基酸含量在24小时内呈规律性波动,结果显示,4~9周龄小鼠,Glu和Asp含量在19~3时偏高,7时偏低,GABA和Gly含量在3时偏低,7时偏高;Glu/GABA比值变化趋势不断波动,4~5周龄呈下降趋势,5~8周龄变化相对稳定,8~9周龄呈上升趋势。4~9周龄小鼠皮质内4种氨基酸7时和19时含量差异比较,19时Glu含量较高,其中4、6、9周龄小鼠差异较明显(P<0.05);19时Asp含量较高,其中4、8、9周龄小鼠差异较明显(P<0.05);7时GABA含量较高,其中5、7、8、9周龄小鼠差异较明显(P<0.05);Gly含量差异不明显。通过对9周龄小鼠24个时间点兴奋性氨基酸与抑制性氨基酸的检测结果看出,Glu和Asp含量19时达最高峰,8时达最低峰;GABA含量在7时达最高峰,1时达最低峰;Gly含量在9时达最高峰,22时达最低峰;Glu/GABA比值5~11时相对偏低,其余时间相对偏高。给予大黄酚前,各组小鼠体质量均无明显差异,给药后,模型组小鼠体质量低于其余各组,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小鼠体质量明显升高(P<0.05)。跳台实验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错误次数增加,潜伏时间缩短,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小鼠错误次数减少,潜伏时间明显增长(P<0.05)。皮质氨基酸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Glu含量和Glu/GABA比值均升高,Asp、Gly和GABA含量均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吡拉西坦组和大黄酚10、1 mg·kg-1组Glu含量和Glu/GABA比值均降低,大黄酚10 mg·kg-1组Asp含量升高,吡拉西坦组和大黄酚10、1 mg·kg-1组Gly和GABA含量均升高(P<0.05)。综上,4~9周龄小鼠4种氨基酸含量在24小时内不断波动呈规律性变化,兴奋性氨基酸与抑制性氨基酸的平衡可以保持小鼠正常生理活动;大黄酚能够显著地减少Aβ25-35致AD模型小鼠的错误次数,延长反应时间,提高AD小鼠学习与记忆能力;大黄酚通过调控脑内兴奋性氨基酸和抑制性氨基酸的含量,使脑内神经元的功能趋于正常,从而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