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港文化的本土化论述,实际上是对“香港身份”的一种特殊的表述。本文研究“九七”回归前的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分析其舞蹈创作所展示的香港城市活力和当代文化,说明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如何从一个多元混杂的文化状态走向自我定位,如何追求现代舞的“香港特色”,如何鼓励本土编舞,如何将现代舞的包容理念转向香港,对应其多元化的文化结构,为中国舞蹈的现代性探索提供一个实验案例。 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民间艺术团体。有人对其新创的实验作品指责为“无根”,被评为是“走向西方路线”的舞蹈团。本文认为,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的创作实践是以一种十分个性化的方式表达中国文化,或者说,他们是以舞蹈表现出“我”这个“香港中国人” 的感受,他们利用海外地区华人创作宽松的环境,对中国现代政治社会状况提出了意见,体现出一种中国关怀。城市当代舞蹈团重视现代人的思想和感觉、现代人的生活与需求、现代人的追求和理想,追寻本地人的文化内涵,以本土文化的多种形态为创作原质,融合中西,以一种开放的文化态势,构筑“无边”的舞蹈。 本文采用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注重现象的归纳并提供文本例证。一方面,以实证的态度客观梳理城市当代舞蹈团在“九七”回归前的发展脉络,通过他们的艺术实践,论证其建团宗旨——走向本土的舞蹈文化建设;另一方面,建立一个叙述框架,对他们的作品进行文本分析,对原文本及作者的创意与整体构思、艺术手法等进行客观的陈述,为香港舞蹈的“本土化”研究提供例证。 本文尝试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思考:1979-1997年,城市当代舞蹈团的艺术实践是否与其“本土化”的建团宗旨相吻合?他们如何在多元化的香港社会中建立具备当代性的香港舞蹈?他们的艺术实践与香港本土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全文分三个章节:第一章,谈香港人的”本土”观念与后殖民时期以前香港舞蹈的“本土化”问题;第二章,谈城市当代舞蹈团的创办宗旨、艺术路线以及阶段性发展特征;第三章,谈城市当代舞蹈团“走向本土” 的创作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