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终身学习理论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辅助于电子智能设备的普及,互联网+的思想成为时代的潮流,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学习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习不再仅仅只局限于课堂内部,越来越多的人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学习。但是,课外学习资源一方面广袤丰富,另一方面则纷繁芜杂。如何使学习者置身在茫茫的学习资源中不至于失去学习重心而事倍功半,课堂结束环节的引导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能够有效地连接课堂内外,使学习者在课外进行有针对性的高效的学习,笔者认为应充分利用动机激励机制设计课堂结束环节,使学习者较为充足的课后时间仍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既有针对性,又有持续性地学习。ARCS动机设计模式是由凯勒(J.M.Keller,1987)教授提出的,该模型针对各种动机理论进行综合分析,使用问题解决的方法进行策略的设计。相关研究表明其对学生的动机和兴趣具有良好的激发和维持作用。本文选取43名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大学英语课堂结束环节的动机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其次,结合调查研究,针对大学英语课堂结束环节的主要功能,把目标定位,课后任务设计和教学环境的创设融入到ARCS动机模型中,结合ARCS注意(Attention)、切身性(Relevance)、满意(Satisfaction)、自信(Confidence)等四个方面构建策略库,设计出相对应的教学模型和动机激励措施;接着,在模型的实施过程中主要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力图更加有效地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需要。同时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的情感体验,在不同层次的交流互动中,实现人格的培养与发展;最后,再次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实施效果。经研究发现,在结束环节模型应用之前,考试动机为最主要的类型,动机的其他类型,特别是对语言的内在兴趣未得到充分的激发,学习动力不足,动机强度普遍偏低。经过基于ARCS动机理论所设计出来的结束环节模型的实施,学生提高了对学习的关注度(Attention),更进一步感受到学习与自己的相关性(Relevance),又因为体会到了学习的信心(confidence)和满足感(satisfaction),由此动机强度也增强了,课后自主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