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托尔金的幻想文学观论儿童幻想小说经典的“第二世界”

来源 :天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like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幻想文学是世界幻想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二世界”是英国学者型作家J.R.R.托尔金最初在圣安德鲁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提出的理念。他认为人们日常接触到的都是“第一世界”,即充满了束缚和限制的凡间尘世;而不满足于“第一世界”的人们可以通过幻想去构造一个“第二世界”。从此“第二世界”成为研究幻想文学,尤其是儿童幻想小说的一个重要理论话语和切入点。在中西方学界,研究者大多致力于研究某一作家的单部或系列作品所构建的“第二世界”,比如托尔金的代表作《指环王》系列亦或是J.K.罗琳的《哈利·波特》小说系列。鲜有学者运用托尔金的相关理论对儿童幻想文学中的多部经典作品进行系统研究。本文尝试对七部经典作品进行综合考察,它们分别是《彼得?潘》、《绿野仙踪》、《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爱丽丝镜中世界奇遇记》、《柳林风声》、《精灵鼠小弟》和《夏洛特的网》,旨在揭示英美儿童幻想小说经典的第二世界的构建特征。全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为概述部分,分别介绍了儿童幻想文学、托尔金的幻想文学观以及相关研究状况。第二章探讨了“第二世界”的划分,将其细分为三种类型。首先是遥远的“第二世界”,彼得·潘的虚无岛和多萝西的奥兹国属于这一类型;第二类是具有模糊分界线的“第二世界”,爱丽丝的地下世界和镜中世界,以及四个小动物主人公的杨柳河畔可归于这一范畴;第三类是包含于现实中的“第二世界”,代表性场景为小猪威尔伯的温情农场和精灵鼠小弟的纽约家庭。第三章进一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考察和分析了“第二世界”的内在一致性。在时间维度中,时间设置和事件发展顺序都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原则。而在空间维度的分析中,空间被细分为写实空间、虚拟空间以及交换空间,由此可以揭示“第二世界”具有和“第一世界”相似的写实空间,同时具有颠覆的虚拟空间、以及交换空间所呈现的乌托邦特征。第四章集中探究儿童幻想小说中“第二世界”的审美心理功能,这主要由四大功能构成:“幻想功能”保证了创造“第二世界”的想象力;“恢复功能”成为避风的港湾;“逃避功能”能够帮助读者挣脱现实的束缚和压抑;而“慰藉功能”则是获取能量的源泉。最后一章是全文的结语。在“第二世界”的划分和归类中,可以发现“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的内在联系,它们的微妙异同证实了创造“第二世界”的客观性;而内在一致性却体现了作者创造和读者接受“第二世界”的主观因素;四大审美心理功能则阐释了“第二世界”的存在合理性。最后是对本文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的概括。
其他文献
写作测试是语言能力测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外众多英语水平测试中,写作能力测试项目均占有较高的比重。然而,由于写作测试涉及的主观因素较多,写作任务、施测环境、评分过程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现代派女作家,她大胆而富有创意的写作技巧使她在文坛上独领风骚。伍尔夫发表于1927年的著名意识流及女性主义小说《
在美国通俗文化中,食人情节的描述不足为奇。不论是真实的食人事件还是隐喻上的食人描述,都已经是类型文学中很常见的题材了,而且大部分的文字都会应用到哥特性质的修辞法以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在哈尔滨的修建,俄侨在哈尔滨的人数日渐增加。十月革命后,一些反对新政权的俄侨又一次大量涌入哈尔滨,其中包含大量笃信东正教的难民。在哈尔滨的
安东尼·特罗洛普(Anthony Trollope, 1815-1882)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一位多产而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在他的众多小说中,议会小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你能原谅她吗?》是这
三语习得(TLA)是应用语言学范畴中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有较深厚的社会语言学基础和心理语言学基础。近几十年来,由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日益频繁的跨文化交流,越来越多的语言
英语词汇搭配是用来衡量英语学习者英语水平的重要方面之一。然而大量研究表明对于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使用英语词汇搭配方面一直存在着很多困难。很多国内外语言学研究者在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