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径桩长及排水条件对排水松木桩加固软土地基影响的室内模型试验

来源 :东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LITAO140731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多,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各种工程建设活动也越来越多;势必出现建设在软弱土层上工程也随之增多。因此,对软弱土层的要求越高,必须对其采取有效的加固处理措施,使其达到设计要求。现在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有很多,而这些方法中对水泥、砂、石等材料的使用量均较多,容易对环境造成影响。随着现在对环境要求的提高,具有天然性、对环境友好性的采用松木桩处理软土地基的古老方法重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针对松木桩处理软土地基的天然性、环境友好性等优点及松木桩不具备排水等问题,课题组提出由排水土工布与松木桩相结合的新型结构,称为排水松木桩。本论文在前人初步探索研究的基础上对排水松木杆处理软土地基建立室内模型试验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主要研究内容:(1)测定试验所用土样的各种基本物理力学指标;(2)研究不同直径松木杆处理软土地基的效果,最大固结压力为200kPa;(3)研究不同直径排水松木杆处理软土地基的效果,最大固结压力为200kPa;(4)研究不同长度松木杆处理软土地基的效果,最大固结压力为200kPa;(5)研究不同长度排水松木杆处理软土地基的效果,最大固结压力为200kPa;(6)分析排水松木杆处理软土地基中排水方式(竖向排水、径向排水)的主导性。由模型试验得出:排水松木杆处理软土地基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增大其排水途径,达到良好的固结效果。直径相同长度不同的排水松木杆未打穿软弱土层时随着长度的增大其处理的效果越明显;打穿软弱土层时排水松木杆处理软土地基的固结排水效果相对未打穿时的效果差,与理论分析的结果出现偏差,分析其原因是因为其受力作用机理不同,未打穿软弱土层时排水松木杆不受力,只有土层受力,同时排水松木杆还提供一个向上的阻力作用。长度相同直径10mm排水松木杆处理的效果更明显。通过相同直径相同长度排水松木杆打穿地基得出的排水效果分析可知排水松木杆处理软土地基过程中径向排水起着主导作用。
其他文献
钢管混凝土结构目前已广泛的应用于中层和高层住宅建筑中,其中带内隔板的矩形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连接的节点构造已被我国《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列为推荐形式。但是,由
土是非连续、非均匀、各向异性体,它是在各种复杂地质环境中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而孕育形成的,外界环境的变迁会使其物理力学性质发生质的变化。对于工程建设而言,土的承载力
本研究利用部分粳稻品种和新品系回交转育的一批BT型粳稻新不育系和生产上广为利用的恢复系,采用NCⅡ设计配制组合,对F_1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如下:(1)以12个新育成的BT型粳稻不育系和8个恢复系为亲本,采用NCⅡ设计,对其F_1代13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除单株穗数的特殊配合力方差不显著外,所有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