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2年秋,由于时任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书记、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张国焘的指挥失误,导致了第四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四方面军不得不放弃鄂豫皖根据地,向西转进,进入陕南、川北,创立了中共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在1932年11月到1935年1月,这短短两年间,川陕革命根据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这与当地人民的大力支持是不可分开,所以,红色文化的传播离不开巴蜀文化作为其底蕴基础。在巴蜀地区发展壮大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其产生的红色文化传播,离不开受巴蜀文化影响和熏陶的巴蜀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第一部分,绪论。从选题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文章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以及创新与不足之处,为文章的撰写奠定基础。第二部分,巴蜀文化与川陕苏区红色文化概述。本文分别阐述了两种文化各自的含义、特征,具体说明其内涵、特点,之后阐明巴蜀文化融入川陕苏区红色文化传播的意义,为第三章的撰写,打好基础。第三部分,强烈的地域文化特点使巴蜀文化成为川陕苏区红色文化传播的基础。将巴蜀文化与川陕苏区红色文化的传播之间的关系联结起来,从创造性、包容性、尚武性、务实性四个特点出发,阐明二者之间的联结关系,构成本文的最重要部分。第四部分,川陕苏区红色文化传播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分别从小农意识对川陕苏区红色文化的传播的阻碍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地方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作用,以及新形势下新的方式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用,具体阐述红色文化传播对当今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意义。第五部分,结语。总结陈述本文写作的核心思想和写作意义。本文对两种文化的研究、探讨,不仅为红色文化的研究增添了独特的一笔,同时也为其他地方文化与红色文化的研究提供了范例。本文的写作,说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如何吸取经验教训,从而为今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提供了相应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