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村办企业在我国农村就地城镇化过程中扮演者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不仅发挥着带动农民就业,引领农村产业变革,农民增收的经济作用,同时也承担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创新农村组织的社会责任,自《土地流转法》颁布以来,以围绕土地流转的规模种植性村办企业如雨后春笋,其余诸如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中微型企业在农村也蓬勃发展。然而由于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缺陷,这些企业兴起迅速,消亡也快。总体来看,是人才的因素决定了企业的发展。镇原县四叶草种植专业合作成立于2013年6月,是镇原县新城乡杜寨村东头自然村村集体企业,以土地入股方式发展种植业。核心管理岗5人,从职位分为总经理、生产经理、财务经理、销售经理、人事经理。其中总经理由村长担任,其余由总经理选聘。由于企业初创,在薪酬体系、工作时间、员工福利、劳动合同等激励方案设计的缺陷,管理者自身对企业的发展比较迷茫,工作被动,缺乏锐意进取精神,这对创业初期的企业发展十分不利,管理者激励方案优化已迫在眉睫。本文首先从农村产业发展趋势分析了村办企业的必然性和可行性,描述了村办企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解释了村办企业的属性。从村办企业和市场主体中的一般企业如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相同和差异的特点,找出村办企业激励机制研究的方向。再从企业的发展动因分析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从人力资源构成找出影响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从而将管理者的地位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再从生产类型的内部结构分析,找出生产类型的企业管理者的核心是总经理和四个部门的经理,即生产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和人事部门。利用委托代理关系分析所有者和管理者的关系,提出为什么要做管理者激励,激励那些管理者,以及激励的原则和方法,结合镇原县四叶草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个案分析,明确了论文研究的目的,理清研究的思路。再通过阐述激励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产权理论、企业家理论、制度经济学等相关理论,运用对比分析、系统分析找出村办企业管理者激励机制缺陷的原因和改进的方向。最后以镇原县四叶草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具体研究对象,对企业现有的管理者根据岗位的不同进行定义,运用相关激励理论对于不同岗位的作用和需求做出分析,通过对镇原县四叶草种植专业合作社管理者的访谈,现实工作中的观察和对管理者的工作业绩评估对现行激励措施进行分析,从而找出镇原县四叶草种植专业合作社管理者的在激励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管理者的需求,在案例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委托代理理论,需求激励理论、产权理论、企业家理论等对现有的激励方案进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