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联合国气候会议指出,目前的碳排放量已达到史无前例的水平,未来的气候系统变暖是毋庸置疑的,而且许多自然系统将会严重受到区域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节能减排俨然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而传统汽车尾气排放的碳、硫、氮的氧化物、铅化物等多种大气污染物是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发展节能环保的新能源汽车不仅是我国汽车产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是改变了能源结构并解决了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深入发展,有必要从汽车企业在节能减排中的利益相关主体出发,分析为什么汽车企业存在节能减排的意愿,以及这样的意愿又是如何在汽车企业群体中通过自然选择而存活下来的?从根本上解决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进而实现我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赢”。本研究以汽车企业尾气减排技术投入为逻辑起点,分析并确定了汽车制造企业节能减排的主要相关利益者。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完整,论文在灰色理论的框架下,构建了汽车企业与政府部门的灰色进化博弈模型,分析了汽车企业节能减排的内在演化机理,进一步由系统仿真得出不同环境下各种政策的适应性效果以及最优的减排政策,并分别从汽车企业、政府部门、消费者三个视角提出了汽车企业节能减排的策略建议。研究发现:1)汽车企业与政府部门是博弈过程中主要的行为主体,消费者则是从市场角度影响汽车企业与政府部门对节能减排技术研发持有的态度。2)汽车企业与政府部门的博弈系统可能收敛于两种模式:一种为理想的(P,S)模式,汽车企业积极投入新能源减排技术;另一种为不良的(N,T)模式,汽车企业选择消极投入。3)在Matlab仿真分析中发现:不同初始比例下收敛到均衡策略的演化路径是不同的,且收敛速度也有差异;政府在激励补贴和惩罚税收之间的权衡对汽车企业节能减排的演化路径也有不同的影响。最后,结合比亚迪、长安、一汽等实际企业情况,分别从技术性节能减排、政策性节能减排、市场化节能减排提出了我国汽车企业节能减排技术研发的策略与建议,为汽车企业如何选择更合理有效的节能减排方式提供了理论参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研究中仍存在的不足之处,希望对后续研究的完善和改进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