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城市化理论随着中国农村市场经济发展和改革实践不断深化而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初步确立起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农村生产力迅速得到解放与发展,农村经济得以持续较快发展。然而在市场对生产要素的作用下,一些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正在显现,耕地与城市发展用地的矛盾、农村人力资本与城市人力资本的矛盾、农村发展成本与城市发展成本的矛盾,已经成为困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主要矛盾。一些地方混淆了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同城市化的概念,尤其是混淆了农村城镇化与城镇城市化的区别,导致城镇化过程中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三大矛盾依然突出。改变过去的城镇化发展模式,走新型城镇化的道路已经在全党取得了共识。论文通过对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三大主要矛盾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认为都与城乡二元结构紧密相关:城乡二元结构一方面是城市发展用地所生产的价值远高于农业耕地生产的价值,城市人力资本的附加值也远高于农村人力资本的附加值。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市场的调节作用,土地和劳动力要素都向城市倾斜,农村为获得等量发展所耗费的成本便远远高于城市。这样不仅造成了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等各方面超负荷运转,更将农村置于城市发展的附庸地位,严重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城乡二元结构的另一方面则是高速流动于城乡二元结构间的混合型结构中,农民工、自主创业的小业主以及新生老板群体的存在带动着劳动力、技术、新资本与新观念在城乡间高速流动,将小农意识进一步融入城市生活,具有极强的不稳定形态。因此,破解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三大主要矛盾首先要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提高农村主体进入城镇的机会出发。论文由此突出了研究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和主体建设问题的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新型城镇化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平稳向上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破除我国当前改革发展瓶颈、实现城乡全面发展的重大举措,是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因此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径必须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总要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体必须要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改革的新要求。论文以农村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利益割据、观念滞后这一关键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回顾和分析建国以来我党历代领导集体对城镇化设计的发展过程以及城镇化建设中的成绩、问题、困难及其原因,深入研究、认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深刻影响和提出的客观要求;通过对发展中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比较,深刻把握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正确选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紧密围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对加快新型城镇化主体建设的重要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策略。论文注意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相结合,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系统分析与比较分析方法,努力使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和主体建设对新型城镇化理论的研究在理论上趋于系统化、科学化,在实践上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