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宗泽作为20世纪初对天主教“中国化”进行探索的重要中国天主教学者之一,他的探索主要突出地表现在神学思想层面,而并不是社会运动和社会实践层面,本文尝试通过对徐宗泽及其思想的分析来探讨天主教神学“中国化”探索的问题。徐宗泽神学思想的特点是围绕“社会”展开的:一方面他以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为出发点来提出和阐发他的神学思想;另一方面,他运用其神学思想及天主教的传统来对当时社会问题进行天主教立场的回应及重新诠释。 与当时中国基督宗教界对神学“本土化”探讨不同的是,徐宗泽的探索是以“社会关怀”的角度来探讨基督宗教与中国文化的相互融合,侧重的是“社会”因素在神学思想中的体现,而与此同时,中国基督教界的“本色神学”则更多由教义、文化的方面开展“本土化”探索。由此,徐宗泽不仅是当时在神学思想层面做了较为深入、全面探索的中国天主教学者之一,并且,他的神学思想体现出一种以“社会关怀”为特征的“处境化”神学思路。 本文的写作由徐宗泽的“社会关怀”特征来展开的,选择他对“妇女问题”的思考为切入点,以考察“社会关怀”特征在其神学思想中的具体表现;在此基础上,论述徐宗泽的“社会关怀”之“处境化”神学思想思路体现,并试图通过徐宗泽与天主教“中国化”之探索的关系,探讨徐宗泽神学思想对现代天主教神学“中国化”探索的历史借鉴意义;进而,通过结合徐宗泽的生平及其所处时代的神学思潮和社会处境为背景探析其思想形成之原因,尝试对徐宗泽带“社会关怀”特征的神学思想的探索进行反思,给予历史评价。为此,本文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论述: 第一章,由徐宗泽的生平介绍及其思想溯源开始,通过对徐宗泽家庭传统、教育经历和所处时代的神学思潮的介绍,为进一步的剖析提供背景因素。笔者认为徐宗泽天主教信仰的确立及其思想的形成深受其家族的天主教信仰传统的影响,同时,其受过儒家思想教育及出国进修神学的经历为其在神学思想特点的形成及其贡献做了重要的前期准备工作。其中,对徐宗泽的神学思想产生了影响的西方神学思想主要是20世纪上半叶天主教兴起的两大神学思潮,即“现代主义”和“新托马斯主义”。通过对徐宗泽作品思想的分析,可知徐宗泽“社会关怀”为特征的神学思想不仅突出地表现在其对社会问题发表评论的论著当中,并且,还在其较为系统化的教义神学著作中有体现。 第二章,通过徐宗泽对“妇女问题”的论述为切入点,以具体展现徐宗泽神学思想中的“社会关怀”特征。首先理清其神学思想中对妇女问题的论述所形成的神学逻辑,主要集中在教义神学层面中的分析,笔者发现徐宗泽在神学思想中提及到的对妇女相关的论述与当时社会对妇女问题的关注主题是相契合的。由“圣母”在天主教传统中的地位、耶稣的妇女观和婚姻“圣事论”三个方面论证天主教有重视妇女人格的传统,由此,这三点就形成了徐宗泽对妇女问题的论述在教义神学上的神学根基之支撑。因此可以得出,徐宗泽的神学思想对天主教教义神学传统的突破是由其对“社会的关怀”为基础而产生的。 第三章,对徐宗泽的妇女观分析进而转至徐宗泽对妇女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之态度和具体观点的讨论,结合民初的妇女解放运动之关注主题,从妇女的婚姻家庭生活和女性的社会职务参与两方面来考察徐宗泽的回应。对于婚姻和家庭,徐宗泽认为应该提高妇女在婚姻和家庭中的地位,强调女性生活的重心应在家庭。随着民初妇女解放运动的推进,对实现女子在教育,就职和参政领域的权利呼声也越来越高,对此,徐宗泽认为女子作为“人”,作为“国民”的一分子,有受教育、得到工作机会和参与选举的权利,支持妇女解放运动中提高女性素质和地位的主张。 但另一方面,他也指出女性的社会参与都是以不影响家庭生活为前提的,甚至最终还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家庭生活,女性才参与社会的职务。并且,他明确地对“社交公开”、“离婚自由”和“男女同校”等主张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妇女解放运动对男女间关系的解放会危害到女性的身心安全。进而,他指出这些主张与中国的传统伦理精神不一致,不适合中国文化和社会,甚至会使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遭到破坏。 徐宗泽对女性在社会生活领域的具体问题发表看法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为天主教教友提供了实践层面的指导;同时,他还为其主张作了神学理论层面的分析,为其提供相应的神学根据之支撑。本文的写作还将其主张与当时的基督教界的观点和天主教界的态度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发现徐宗泽是当时较早、较全面地对女性问题作神学层面阐发的中国天主教学者,并且,由此可见,徐宗泽的神学思想是在“社会关怀”过程中阐发的。 第四章,对徐宗泽妇女观的特点进行总结并分析其中体现的“中国化”的特征,并将之与罗马教廷颁布的天主教社会训导文件精神进行比较,探讨在罗马教廷的官方立场和官方教义背景下,进一步分析徐宗泽在妇女问题上对天主教“中国化”的探索。天主教社会训导代表的是罗马教廷和教宗对社会问题的官方立场和态度,而天主教社会训导文件精神以“梵二”会议为转折点,由此,本文由“梵二”前后,社会训导文件的内容分别与徐宗泽的主张进行比较。比较的范围并不限于二者对妇女在具体社会问题中的主张,还涉及到社会训导的神学根据和徐宗泽的神学思想之间的异同分析,经过比较可知,徐宗泽在“社会关怀”中实现了对天主教“中国化”的尝试,并且这些尝试是具有开创性和前瞻性的。 第五章,由妇女问题的讨论转至对徐宗泽与天主教神学“中国化”探索之间关系的探讨上,尝试对徐宗泽所作的探索之得失进行历史评价,试图为现代天主教神学“中国化”的探索提供历史借鉴之基础。首先,对徐宗泽带“社会关怀”特征的神学思想所体现的“处境化”神学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其中徐宗泽的神学思想体现的一个根本原则就是既遵循天主教之正统,又考虑到中国处境之具体。由此得出的是,当时中国社会现实为徐宗泽神学思考的出发点,也是徐宗泽神学理论得以构建而成的基础。 进而,再对徐宗泽在神学上的尝试对天主教现代神学“中国化”探索之意义作历史评价,探讨其历史参考价值。笔者认为徐宗泽神学思想的贡献主要在其神学思路所体现出的原创性、开创性和前瞻性;他的“社会关怀”之处境化神学思路为其神学思想的突破提供了极大的发挥空间;他对“社会”因素的重视,使其神学思想充满了时代性,从而展示出其神学思想的实践意义。通过反思,也指出了徐宗泽神学思想的历史教训也在于缺乏社会“实践”的响应和检验,没能充分的运用于社会实践,因而没有产生相应的社会影响。由此探析造成徐宗泽神学思想缺乏社会实践响应的原因。 最后,指出不能因徐宗泽神学思想缺乏社会影响而断论徐宗泽在神学层面上的探索是失败的,不具备研究之意义的,就此笔者提出对中国天主教学者的探索之研究意义应如何界定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