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农村、农民一直是中央和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河南省是全国农业大省,对河南省农业经济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GIS空间分析法以及空间自相关理论对河南省农业经济空间差异时空演化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河南省农业经济总体上呈现东南想西北逐渐降低的梯度差异空间格局。由东南大别山区、南部伏牛山、南阳盆地和东部平原为农业经济第一阶梯,即农业经济高值区,项西北中部平原和山地丘陵为农业经济第二阶梯,及农业经济一般地区,西北山地和北部平原山地为农业经济第三阶梯,及农业经济低值区。(2)通过聚类分析法,对河南省农业经济差异进行了分析,对河南省农业经济分为四个类型区。第Ⅰ类区“种植业拉动型”,包括南阳、信阳、驻马店、周口、许昌、商丘、新乡、焦作、安阳、濮阳、三门峡;第Ⅱ类区“牧业拉动型”包括鹤壁、漯河、平顶山;第Ⅲ类区“二、三产业拉动型”为郑州;第Ⅳ类区“综合拉动型”本类型区包括济源市、洛阳市、信阳市。(3)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对河南省2004-2013年农业经济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各地市人均农业生产总值的Moran’s I均为正数,且都大于对应年份的期望值,说明河南省各地市人均农业生产总值在空间上的分布并非完全处于随机状态,而是表现出一定的空间积聚,即人均农业生产总值较高的地市具有相互积聚的空间特征。2004-2013年,河南各地市农业经济Moran’s I不断增长,说明河南省各地市农业经济空间正相关不断增强。运用局部Moran’s I分析,得出河南各地市农业综合经济在空间上呈现一定的相关性,位于河南省东南部的南阳、信阳、驻马店、周口、商丘的农业经济水平均较高,呈现半环形包裹全省,河南省北部农业经济水平较低,差异化较小。根据研究结论,对河南省农业经济空间格局演化的动因进行分析,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进行定性分析;提出河南省农业经济空间格局进行调控方法,包括加强农业区域化与综合发展、加强农业生产基地规划布局、推进农业专业化和商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