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理论不仅包括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批判还包括对资本主义政治的批判,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作为资本主义政治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成为马克思批判的重要内容。基于无产阶级的立场和人类发展普遍规律,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建立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上,其鼓吹的理想蓝图颠倒和歪曲了现实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掩盖了资产阶级日益繁盛、无产阶级日益贫困的社会现实和资产阶级的剥削实质,具有虚假性和欺骗性。因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马克思看来实际上是一种“普遍虚伪”或“阶级偏见”。围绕这一论题,本文主要从三个部分进行分析,分为层层递进的三个层面。第一部分,即本文的第一章。本部分主要分析马克思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虚假性批判的哲学基础。一方面,德国古典哲学是作为马克思批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虚假性的哲学基础,其中,以批判哲学著称的康德、辩证法思想集大成者黑格尔和唯物主义思想先驱费尔巴哈等人对马克思关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虚假性批判思想影响巨大。另一方面,青年黑格尔派批判性倾向和唯心主义倾向对马克思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虚假性批判思想产生了直接影响。第二部分,即本文的第二章。本部分阐述了马克思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虚假性批判的社会条件和发展进程。在社会条件方面,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其奠定了坚实了经济基础,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其提供了雄厚的科学前提,无产阶级的壮大为其提供了不竭的力量源泉。在发展进程方面,马克思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虚假性的批判过程是与马克思创立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可以说是同步进行的,这里主要按照马克思经典著作将批判理论分为如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阶段,即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萌芽;第二阶段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阶段,即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初步形成;第三阶段是《德意志意识形态》阶段,即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基本成熟;第四阶段是《资本论》阶段,即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深化发展阶段。第三部分,也就是本篇论文的第三章,这是本篇论文的主要部分也是核心部分。本部分论述了马克思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虚假性批判的主要内容,具体论述了虚假性在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中真正的内涵是什么、其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以及造成虚假性的原因是什么。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具有虚假性,其虚假性不在于其意识形态本身,而在于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的特殊阶级利益。因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虚假性,是指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是一种社会划分等级的“偏见”或是一种“普遍虚伪”,从认识论层面来看,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是将社会现实颠倒或歪曲看待的不合实际的认识观;从价值论层面来看,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是充当资产阶级这一特殊群体利益维护的工具,而不是全体社会成员利益的保障性工具。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在阶级利益的驱使下,使得本阶级的意识形态虚假性表现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将“特殊利益”说成是“普遍利益”;第二,将“非真理”的东西宣扬为普遍真理;第三,将资产阶级宣扬为社会大众的代表;第四,将资产阶级建立的社会宣扬为永恒的社会。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之所以具有虚假性,其原因主要在于,第一,源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第二,源于资产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需要;第三,源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本身所具有的虚幻性。只有无产阶级的斗争实践,才能在实践中揭露和批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另外,在本文的绪论部分,对研究综述、研究意义、研究框架、研究方法、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进行了分析,在结语部分,概述了当代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虚假性的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