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针刺刺激量治疗中风软瘫期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探求不同针刺刺激量与观察指标评分间的量效关系,为寻求针刺治疗中风软瘫期肢体功能障碍的最佳针刺刺激量提供临床客观依据。方法将80例中风软瘫期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20例,采用基础治疗及常规针刺;观察组A组20例,采用基础治疗及小刺激量针刺;观察B组20例,采用基础治疗及中刺激量针刺;观察C组20例,采用基础治疗及大刺激量针刺。1周为1疗程,共4个疗程。将治疗前、治疗4个疗程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及上、下肢运动功能(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进行组间组内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取χ~2检验,其中数据资料部分采用(X|-)±S表示,两组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P<0.05提示有统计学差异,P<0.01表明有显著性差异,P>0.05则表示无统计学差异。研究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记录以及分析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1.治疗前后四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比较:治疗后,四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均有所提高,对照组和观察A组较治疗前有差异(P<0.05),观察B、C组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观察C组优于观察B组(P<0.05),显著优于观察A组及对照组(P<0.01)。2.治疗前后四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比较:治疗后,四组患者N IHSS评分均有所降低,对照组较治疗前有差异(P<0.05),观察A、B、C组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观察C组显著优于观察A、B组及对照组(P<0.01)。3.治疗前后四组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比较:治疗后,四组患者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均得到提高,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1),且观察C组显著优于观察A、B组及对照组(P<0.01)。4.安全性评价:本研究中患者全部完成治疗,生命特征均较平稳,未出现严重针刺不良反应。结论1.针刺治疗中风软瘫期肢体功能障碍临床疗效确切,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改善上、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2.不同针刺刺激量治疗中风软瘫期肢体功能障碍临床疗效存在差异,本研究中大刺激量组优于对照组及中、小刺激量组。3.针刺治疗中风软瘫期肢体功能障碍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