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树白粉菌MAT相关基因(STE2,HMG,Alpha-box)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来源 :海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vages88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橡胶树白粉菌(Oidium heveae B A.Steinmann)是橡胶树白粉病的病原真菌,具有专性寄生的特性,对天然橡胶的产量有极大的影响。橡胶树白粉菌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病原菌和寄主细胞学观察、病害预测防治方面,而关于分子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在前期O.heveae基因组学与橡胶品系7-33-97互作转录组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存在一些MAT(交配型基因)家族的基因,为了解MAT在O.heveae生长发育中的角色和作用,本研究筛选到3个MAT家族的相关基因,通过克隆和基因表达分析,监测其在橡胶树白粉菌致病过程中的表达差异,为验证橡胶树白粉菌生长侵染过程中MAT基因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橡胶白粉菌基因组测序基础上,通过NCBI比对,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得到3个交配型相关基因,分别命名为:OH-MAT2、OH-MAT1-2、OH-MAT1-1。对这三个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发现,基因DNA序列长度为964 bp,cDNA序列长度为921 bp,与小麦白粉菌编码MAT STE2蛋白同源率达93%;OH-MAT1-2基因序列长度为1071 bp,cDNA序列长度为858bp,OH-MAT1-2基因与葡萄白粉菌编码MAT alpha 1蛋白同源率达99%;OH-MAT1-1基因DNA序列长度为930 bp,cDNA序列长度为930 bp,OH-MAT1-1基因与葡萄白粉菌编码MATHMG蛋白的同源率达80%。2、用橡胶白粉菌接种寄主培养12d新鲜孢子接种在抽芽7-10d叶龄橡胶叶片上,分别培养至4 h、8 h、12 h、24 h、3d、5 d,提取RNA。采用生物信息学和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分析OH-MAT2、OH-MAT1-2、OH-MAT1-1三个基因的不同结构域,以及MAT基因在白粉病菌侵染寄主过程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这三个交配型基因在橡胶树白粉菌侵染过程中,均有表达,不同侵染时段的表达量不同,在4 h侵染时,三基因均上调,之后各时间段OH-MAT2为上调基因,OH-MAT1-2和OH-MAT1-1为下调基因。3、分别在海南7个橡胶树种植地点、云南6个种植地点获取橡胶树白粉菌,提取DNA,并进行交配型相关基因的克隆,将测序返回的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和进化表达分析。结果表明:采自云南和海南共13处地点的橡胶树白粉菌,均克隆获得OH-MAT2基因,OH-MAT1-2基因,OH-MAT1-1基因,经遗传进化分析发现,在交配型基因保守区域上互相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与HO-73菌株比较,保守区域也不存在差异。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循环miRNAs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变化及miR-7在前列腺癌中的抑癌作用机制。方法:首先收集我院53例前列腺癌新发病例与4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通过TLDA芯片筛选血浆中差
无义介导的mRNA降解机制(nonsense-mediated mRNA decay,NMD)是一种mRNA监控机制,能降解含有提前终止密码子的mRNA,避免异常mRNA翻译成蛋白后对生物体造成危害。烟草花叶病毒
脊柱侧凸是一种具有复杂病理特点的三维畸形,特发性脊柱侧凸最为常见且严重威胁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目前,对于不同类型的特发性脊柱侧凸腰骶椎的研究尚未深入,尤其对于正常脊
弓形虫是一种能广泛寄生于多种动物细胞内的机会致病性原虫。其传播途径主要有先天性传播和获得性传播两种途径,人或动物可通过食用被卵囊和包囊污染的食物等途径引发获得性
不确定性知识表示是目前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的热点,许多机器学习的算法、智能预测的工具及其应用也在不断的创新。特别的,在智能研究中存在的类似“左右”、“大约”或“大概”
我国的农田复种指数高达1.57,秸秆还田后若不能及时的腐解,不仅会影响下茬作物的立苗,而且对作物后期的生长也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调节还田秸秆初期的C/N来实现秸秆高效腐
作物可视化作为农业信息技术研究领域的重要且前沿的研究方向之一,具有重大研究意义与价值。传统的作物种植或相关研究实验需要不断重复地设计与改良,且受大量不确定环境因素
以物联网技术为载体的智能农业依靠国家农业发展政策,成为未来我国科技进步的主力。精准灌溉技术是在农业生产措施与高新技术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发展来的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
冻结管断裂是长期困扰冻结法施工的重要技术难题之一,至今尚未完全解决。冻结管一旦断裂,轻则造成工期延误,重则导致透水淹井,严重威胁人员与工程安全。导波检测技术具有一次
采用微波水解工艺对浓缩污泥进行溶胞,释放的SCOD和VFAs作为污水处理补充碳源。在充分获取优质碳源过程中,适量投加锁磷固氮剂,控制氮、磷释放,保持污泥肥效。考察了污泥含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