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长期的破坏,我国的常绿阔叶林面积不断缩小,功能下降。如何有效的恢复常绿阔叶林破坏地区的植被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光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群落演替最重要的生态因子之一。因此,研究光照强度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不同树种幼苗的影响,对于深入了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更新、演替和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先锋树种木荷和演替后期顶级树种(石栎、苦槠、青冈和杜英)的二年生幼苗为材料,采用人工模拟光环境的方法,研究了100%、40%和15%三种光强处理对5种树种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低光下木荷、石栎、苦槠和青冈幼苗的苗高和地径生长受到抑制,而杜英幼苗的苗高生长明显增加,地径生长受到抑制。(2)光强对叶片特征的影响:5种幼苗叶片的相对叶绿素含量随着光强的减小而增加,9月份时5种幼苗的相对叶绿素含量最大;随着光强的减小,5种幼苗的相对含水量逐渐增加,比叶重逐渐降低。全光照条件下,木荷幼苗的比叶重显著高于其它树种。(3)光强对树种的光合作用有明显影响。在两个测定季节,在低光条件下5种幼苗的Fv/Fm和Fv/Fo较全光照条件下高。此外,5种幼苗的Amax、LCP、LSP和Rd随着光强的减小逐渐降低,这些都是幼苗对低光环境的适应性反应。9月时,在全光照条件下,先锋树种木荷幼苗具有最大的Amax和LCP,在低光条件下木荷幼苗具有最小的Amax和最大的LCP,这说明木荷幼苗相对于其它4种树种幼苗有较强的适应强光的能力,而对低光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差。(4)先锋树种木荷幼苗的表型可塑性指数平均值高于其它4个树种幼苗,这一研究结果支持树种的生理生态特性决定了其演替状况的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