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经济增长的同时,呈现出生产空间不集约、生活空间不宜居、生态空间不绿色的现象。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经济发展成就的同时,生产生活空间扩展迅速,2017年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速率已增至300万亩/年,2018年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已达70.31m~2/人;生产空间不合理配置现象频出,生活空间供需结构失衡,生态空间退化严重,我国“三生”空间结构失衡。“三生”空间的实体表现形态和主体是土地,“三生”空间的划分离不开土地类型及功能;价值是一种直接准确定量核算“三生”功能的重要方式,“三生”的多功能性也能借助价值体现;从“三生”价值视角出发优化“三生”空间,能够改善“三生”失衡现状,也可以促进“三生”功能协调。因此,如何基于价值测算优化“三生”空间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和现实难题。鉴于此,本文按照“空间识别-价值测算-配置优化”的逻辑思路,开展以下研究:首先,以构建的“三生”分类体系为标准,识别徐州市区“三生”空间现状;其次,在构建徐州市区生产、生活、生态价值测算模型的基础上,定量测算“三生”价值并对“三生”价值进行空间化表达;最后,利用灰色线性规划模型确定数量优化最优情景,利用FLUS模型对最优情景进行空间优化,研究结果表明:(1)“三生”空间识别与时序特征诊断显示,本文共识别出强生产弱生态、强生态弱生产和强生活弱生产等6类“三生”空间类型。2005-2019年“三生”空间发生明显变动,强生产弱生活空间面积增加最为明显,强生态弱生产空间面积减小最为明显。单一动态度指标方面,2015-2019年半生产半生活增加最多(10.38%),强生态弱生产空间减少最多(-13.77%)。综合动态度指标方面,2015-2019年综合动态度最大,2010-2015年综合动态度最小。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方面,四期土地利用转移情况各不相同。(2)“三生”价值测算及空间格局分析发现,徐州市区2005-2017年生产、生活价值整体呈上升趋势,生态价值整体呈下降趋势;商业用地生产价值(696.15-1822.36元/m~2)、居住用地生活价值增加最为明显(758.54-2422.02元/m~2),耕地生态价值降低最为明显(3823.64-3553.43万元)。“三生”价值空间化结果显示,徐州市区“三生”价值空间上呈现出环状分布趋势,市中心因集中生产和生活空间,“三生”价值最高,且面积逐渐扩大并向东部扩张明显,其他区域“三生”价值呈现差异化分布。(3)基于价值测算的“三生”空间优化表明,(1)数量优化结果表明,依据生态价值不同重要程度设定的七种优化情景,整体上伴随生态价值关注度的提升,提供生态功能空间类型的规模不断增加,而挤占生态功能空间类型的规模不断下降。(2)空间优化结果表明,相较于2015年现状,2025年空间优化结果共涉及31种空间类型变化,其中,强生产弱生态-强生活弱生产、强生态弱生产-强生产弱生态、强生产弱生态-强生产弱生活、强生活弱生产-强生产弱生活、强生产弱生活-强生活弱生产、强生态弱生产-强生活弱生产为最主要的6种变化类型,占全部“三生”空间变动类型的67.72%。由强生产弱生态转变为强生活弱生产占比最大(20.80%),由强生态弱生产转变为强生活弱生产占比最小(3.21%)。最终转变为强生产弱生活和强生活弱生产的变化类型主要分布在2015年现状建设用地的外围,2025年徐州市建设用地将继续向外扩张。(4)基于价值测算的“三生”空间优化建议,(1)本研究建议选择与2019年现状数据最接近的情景三为最优方案,该方案强生产弱生态、强生产弱生活、半生产半生活、强生活弱生产、强生态弱生产、生活生产生态空间规模分别为1998.82km~2、285.95 km~2、81.72km~2、432.78 km~2、234.70 km~2、35.35km~2。(2)集约节约利用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提高生产、生活空间使用效率,同时合理规划布局“三生”空间,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协调匹配,促进区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协调发展;(3)提升单位面积的“三生”价值,尤其注重增加单位生态空间价值,适当增加生态空间,坚决不减少高生态价值空间。该论文中有28幅图、43个表以及124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