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言语交际中,误解总是不可避免地发生。虽然不少语言学家对理解现象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却很少有人对误解现象进行专门的研究。本文将从关联理论的角度,专门研究误解这一重要的语言现象。 前人主要从跨文化交际、语用学和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对误解进行了研究。在《跨文化语用失误》一文中,Thomas提出,误解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是听者不理解话语的命题意义,第二层是听者不理解言者的语用意义。在此基础上她提出了语用失误的概念,并将其分为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言失误。其中,第一种失误源于语言能力不足,容易克服,第二种失误涉及很多社会知识和信仰等等,很难克服。语用失误属于第二层误解。Thomas认为,同文化交际和跨文化交际是一样的,性别、年龄、种族、社会地位不同的人之间的交际都可看作“跨文化”交际。这一观点对本文有很大启示。但是,她对误解的分类失之泛泛,对误解的产生过程描述粗疏。 在语用学研究领域,Yus(1999)认为:每个明示刺激(话语)在一定的语境之下都可以有多种理解,如果听者不能准确地选出言者想表达的那个意思,误解就会发生。这样的描述仍未摆脱传统语境的影响,不能解释误解产生的具体过程。 宗世海(2000)结合心理学研究,对误解的产生原因进行了探讨。他认为,误解的发生有其普通心理根源和社会心理根源。普通心理包括常规心理和先入为主心理,社会心理包括自我价值观心理、自我利益心理、自我防卫心理和乐观心理。他认为,言者的话语为听者提供了误解的可能,听者的心理促成了误解的实现。宗世海对误解的心理根源把握比较准确,但他没能把心理过程和语言过程真正地结合起来分析。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自己对误解的定义:误解是听者没有能够正确理解言者的信息意图或交际意图(或两种意图都没有理解)的一种理解现象。从关联理论的角度,误解可以分成两类:明说层面的误解(又分为三小类:消歧层次的误解,确定所指层次的误解和语用充实层次的误解)和暗含层面的误解(又分为两小类:暗含前提层次的误解和暗含结论层次的误解)。至于误解是否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