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中国,社会动荡,百业凋敝,传统农业逐渐走向衰落。作为国之根基,农业的衰落直接影响了工商业的发展。为了振兴实业、救亡图存,有识之士主张“以农立国”,民国政府陆续采取农业改革措施,谋求农业转型。
农业生产是安徽省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安徽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农业要发展,必须改革农业生产技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在中央政府的规划和引导下,安徽省开始创办新式农业行政机关,初步建立起具有现代意义的农业管理模式;发展现代农学教育,传播现代农业科学知识;成立农业科研和试验机构,引进改良品种以及化肥、农药和农用机械等新式生产要素。这些措施,使水稻、小麦、棉花、茶叶、蚕茧等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得到提高,在改善人民生活以及引导农业走向现代化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然而,频繁的自然灾害和战乱破坏了改革的成果,也分散了政府对于改革的关注;经费和人才的匮乏以及传统观念的束缚,限制了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在这些因素的制约下,安徽农业改革的成效十分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