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文摘要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双手、腕关节影像学研究目的:研究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病人的双手及腕关节MR表现与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对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探讨跟骨定量超声评价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骨量变化及其对临床的有用性。寻找诊断早期RA的可靠指标,为临床正确诊断及早期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1)选择临床确诊早期RA病人26例,临床怀疑早期RA而未确诊,后经随访观察6-12个月确诊早期RA病人14例。受检者均以双手和/或腕关节肿痛为主诉就诊,病史2-24个月。选取10例健康志愿者为MRI对照组。(2)另选取40例性别、年龄及体重指数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跟骨定量超声对照组。2检查方法:(1)40例早期RA病人和10例健康志愿者均进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应用3.0T MR扫描仪进行双手及腕关节冠状位检查,采用FSE-T1WI、FSE-T2WI、GRE-T2WI和3D LAVA序列。平扫后,经静脉注入Gd-DTPA(0.2mmol/kg),注药后3-5分钟内完成3D LAVA和FSE-T1WI冠状位扫描。(2)采用法国MEDILINK公司生产的OSTEOSPACE全干式跟骨超声骨密度仪,测量40例早期RA病人及与其相匹配的健康人40例的双足跟骨骨量。3观察指标:(1)关节疼痛和晨僵、关节肿胀、对称性关节肿胀、有3处或3处以上多关节肿胀;ESR、CRP、RF、抗CCP-Ab和抗RA33-Ab等。观察部位:桡尺远侧关节、腕关节、掌指关节、指间关节。(2)跟骨测量参数包括宽带超声声幅衰减、超声传导速度、超声硬度指数、T值、Z值等。4统计学分析:(1)采用X2检验比较临床确诊RA组与随访确诊RA组各种主要MR征象及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指标差异,理论值<5时,用确切概率法。(2)采用t检验分析两组间跟骨超声参数差异;X2检验对组间骨质疏松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1.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中对称性关节肿胀、3处或3处以上多关节肿胀、CRP及RF在临床确诊RA组和随访观察确诊RA组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R征象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关节疼痛和晨僵与滑膜增厚和/或血管翳形成同时存在时RA出现率最高,为87.5%。骨侵蚀与抗CCP-Ab同时存在时RA出现率也较高,为69.23%。3.以增强3D LAVA图像及重建的横轴位和矢状位图像出现的滑膜强化为诊断标准,3D MIP图像发现早期滑膜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49%和97.72%。4.早期RA病人中BUA及STI测值(总体、左、右各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左右侧跟骨超声测值(BUA、SOS、STI)及OP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以血沉(ESR)>25mm/h为依据将RA病人分为病变活动组及非活动组。病变活动组BUA及STI值均低于非活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早期RA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不具特征性是延误病情治疗的主要原因,MR增强检查可以为临床正确诊断及早期治疗提供可靠依据。2.RA易受累的靶区手及腕关节滑膜增厚和/或血管翳形成与关节疼痛和晨僵、骨侵蚀与抗CCP-Ab同时存在时,应视为早期RA的表现。CRP评价早期RA病变活动性较血沉更为敏感。3.3D MIP图像显示早期RA病人双手及腕关节滑膜炎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全面、直观地反映受累关节的部位及病变的严重程度。4.BUA测值减低可作为反映早期RA骨量丢失程度的敏感性指标。STI作为骨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对评估早期RA病人的骨量丢失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且BUA及STI测值降低提示病变处于活动期。5.早期RA病人周围骨量减少,应引起重视,及时治疗可预防OP和减少OP性骨折的风险。人体左右两侧跟骨无论测量哪一侧均可以反映骨量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