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脊髓损伤后导致损伤平面下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全部丧失,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认为脊髓损伤病程是不可逆的,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如能有效解决脊髓损伤治疗这一临床难题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血清反应因子(Serum Response Factor,SRF),是MRTF家族的一个转录因子,在多种生物体内广泛表达。研究发现,在中枢神经系统(CNS)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SRF缺失导致神经元出现严重的脱髓鞘化病变,过表达SRF则神经元轴突的长度增加。另有研究发现,SRF可促进面神经元的再生,但目前尚无关于SRF脊髓损伤作用的报道。为探究SRF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本研究首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RF在正常以及损伤后不同时间点(1d、7d、14d、28d)的脊髓表达情况,免疫印迹和RT-RCR检测其表达量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在正常脊髓SRF表达在灰质中,在神经元的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有所表达。免疫组化染色、免疫印迹(WB)和RT-PCR均显示SRF在脊髓损伤后的含量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高,并于第7天达到峰值,其后逐渐下降,在第28天时表达量接近于正常。为进一步探索SRF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RNAi(RNA沉默)技术,以慢病毒为载体构建SRF过表达(LV-srf)、空白对照(NC)和SRF沉默病毒(srf-RNAi),并将各组病毒转染至PC12细胞检测出最佳滴度。构建SD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将病毒以最佳滴度注射至大鼠脊髓损伤部位,注射1周后免疫荧光、WB和RT-PCR验证病毒在体内转染表达情况,术后每周对各组大鼠进行BBB评分,共计8周。术后2个月,取大鼠脊髓横断面上下0.5cm处脊髓组织,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免疫荧光检测GAP43含量、BDA顺行追踪神经纤维观察脊髓损伤修复情况,评价SRF在脊髓损伤后的作用。免疫荧光、WB和RT-PCR结果显示病毒成功转染体内并长期稳定表达,病毒包装有效。BBB评分显示:正常组评分为21分,脊髓损伤后各组大鼠均为完全瘫痪状态,评分均为0分;损伤后第1周SRF过表达组评分2分,对照组为1分;损伤后第4周SRF过表达组评分为5分,对照组为2分;损伤后第6周SRF过表达组评分为7分,对照组为3分;损伤后第8周过表达SRF组的大鼠评分可达到9分,后肢可承受一定的重力,可见2-3个关节轻微的活动,而对照组为5分,仅仅依靠前肢的拖动力量来完成爬行动作。每个时间点SRF过表达组的评分较其他各组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电镜结果显示:过表达组新生神经元轴突周围有致密的髓鞘包饶,对照组神经元轴突周围髓鞘排列疏松。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过表达SRF组中GAP43的大量表达,而在对照组仅有极其少量的GAP43表达。BDA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组神经纤维的生长可穿越胶质瘢痕处,而对照组仅有少量神经纤维通过胶质瘢痕处。综上所述,SRF在脊髓损伤修复过程具有重要作用,大鼠脊髓损伤后过表达SRF可以有效促进神经轴突再生,改善脊髓损伤动物的运动功能的恢复,SRF有望作为一种新的新靶点来治疗脊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