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文化作为人们休闲文化的重要内容,其本质属性是一种审美活动。当下旅游情境中的传统民间音乐展演作为旅游文化的典型代表,种类繁杂,遍布各地。虽然它们在经济效益方面的成功有目共睹,但在文化生态方面由于过度开发、同质化等诸多问题,从来也不乏质疑之声。音乐理论界的反响主要表现为对这些“原生态”或“假古董”音乐产品的质疑和声讨,认为这些旅游项目的商业性使传统的民间音乐丧失了真实,艺术品质大受破坏。本文立场与此有所不同,本文以平遥大戏堂“晋商乡音”演出这个个案为对象,试图论证这种舞台展演形式虽然脱离了原本的生活背景本身,原本的功能及意义都有所变化,但这是具体文化形态在变化的社会语境中的正常演变。同时,旅游情境下的传统民间音乐展演形式有其美学上的合理性和独特价值,且在这种表现形态的深层结构中依旧延续着乡土文化的美学传统。正文的主体部分将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论证:第一章首先从个人的实际观演经验切入并描述,说明亲临到文化场域的审美经验,有其特殊的真实性、丰富性和自主性,这是陌生化的文化审美体验所独有的魅力。第二章主要解读旅游情境中的这类演出如何重新组合文化要素,并且如何在音乐内容、表演情境变换之余延续乡土文化基因和美学传统。这些文化传统既可以被认知,在旅游情境中也可以直接进入体验。第三章进一步说明这种演出形式成为大众对传统文化审美象征或符号的合理性。对于这些传统民间音乐的研究需要走出“原生态”现象的迷思,体验与认知两种途径和标准需共存相佐。本文以个案探析的方式对旅游情境下的传统民间音乐文化存在进行解读,力图从美学视角对这种展演形态提供支持。同时在对传统民间音乐文化的保护问题方面,本文的立场是放弃对音乐形态的固守,面向更宽泛的传统文化体验,同时以更开放和宽容的态度对待民间自发的音乐形态改造以及商演模式,尊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间的自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