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商业银行面临的经营环境有了显著变化,金融业竞争加剧、金融需求多元化、综合经营步伐加快,对商业银行利润持续增长提出挑战。商业银行在深切感受到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冲击的同时开始不断调整自身盈利结构,大力发展非利息业务,非利息业务规模和收入贡献持续上升,盈利模式逐步转型。当前,发展非利息业务作为各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战略,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国外对非利息业务的研究较为深入,并对非利息业务发展的成因取得共识,但在非利息业务对商业银行的收益和风险方面并未达成共识。国内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起步较晚,相关研究受业务分类、数据可得性等影响相对滞后。因此,在国内商业银行致力于开展非利息业务的背景下,全面深入分析非利息业务的影响因素,对银行绩效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潜在风险,对于更好地认识非利息业务的本质,促进非利息业务服务于银行业乃至整个实体经济有着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第一,分析非利息业务的影响因素。研究非利息业务发展的基础和主要影响因素,并进一步研究不同类型银行非利息业务影响因素的差异性、非利息收入不同组成部分影响因素的差异性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前后非利息业务影响因素的差异性。第二,检验非利息业务对银行收益的影响效应。在构建银行综合绩效的基础上,实证检验非利息业务发展对银行收益的影响,并解释影响的主要机制。进一步分析非利息收入不同组成部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不同组成部分对银行收益影响的差异性。研究规模效应在非利息业务发展与银行收益方面的作用,研究规模门限值的存在性,并对不同规模银行非利息业务发展对银行收益的差异性进行研究。第三,检验非利息业务对银行风险的影响效应。从动态视角实证研究非利息业务发展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非利息收入不同组成部分对银行风险影响的差异性,解释差异产生的主要机制。第四,测算银行业最优非利息收入占比。实证研究非利息业务发展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论证两者之间的倒U型关系,进而测算国内银行业最优非利息收入占比。本文发现:首先,国内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的推动因素主要是银行规模、净息差、资本约束、直接融资占比,说明规模效应、传统存贷业务衍生、资本约束、金融脱媒对非利息业务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抑制因素主要是银行经营管理能力、综合经营等,说明商业银行开始从业务风险评估非利息业务,而综合经营尚未完全发挥促进非利息收入增长的作用。进一步研究非利息收入不同组成部分可以发现,银行规模、净息差、科技进步对非利息业务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方面,而资本约束、直接融资则体现在投资业务方面,大型银行主要从传统存贷业务衍生非利息业务,而中小银行则更侧重于发展投资业务。金融危机后,国内银行开始更为审慎地评估非利息业务的本质和风险,而更为严格的资本充足要求促进了资本消耗较低的非利息业务发展。其次,非利息业务并未提升商业银行整体综合绩效,这与监管环境制约、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较高的前期投入成本、交叉补贴策略等有关。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对银行绩效具有明显的稳定和提升作用,而投资业务的巨大波动导致了银行综合绩效的下滑。手续费与佣金收入构成中,托管、理财、银行卡等相对独立、与资本市场结合更为紧密的业务收入占比提高会促进综合绩效的改善。当资产规模超过8178.95亿元时,非利息业务有助于提升综合绩效。再次,非利息业务的发展会加大银行风险,这一效应主要来自非利息收入的高波动性,其中投资业务的高波动性是非利息收入高波动性的重要原因,中小银行的投资业务对银行风险的影响最明显。此外,国内商业银行最优非利息收入占比为40.22%。在达到最优非利息收入占比前,非利息业务的扩大能够发挥多元化效应,有助于商业银行降低整体业务风险。当接近最优非利息占比时,非利息业务所蕴藏的风险逐步显现,多元化效应趋于弱化。这一阶段监管部门应引导商业银行优化非利息业务结构,加大非利息业务的风险管控,大力发展附加值高、利润贡献相对稳定的业务。本文可能的创新及对现有文献的贡献之处在于:第一,研究样本范围显著拓展。本文探索将研究范围扩大到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与以往文献将研究范围局限在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结论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第二,研究方法较以往文献有所突破。鉴于银行风险积聚、传染和爆发往往需要一段时间,非利息业务对银行风险的影响通常具有持续性,本文从动态视角研究非利息业务对银行的风险影响问题。与以往研究采用静态面板固定效应/随机效应研究为主相比,采用系统GMM方法并结合动态面板数据对非利息业务的风险进行评估,解决了风险评估模型中被解释变量与其滞后项的内生性问题,使结论更具说服力。第三,研究变量更为细化。首先,对非利息业务影响因素进行进一步细化研究。分别考虑不同非利息收入组成部分、不同规模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金融危机前后非利息业务的影响因素,研究存在的差异并提出合理解释。其次,从综合绩效角度研究银行收益问题。利用因子分析主成分法构建银行综合绩效,以此为基础研究非利息业务的收益效应,克服以往文献使用单一盈利性指标的局限性,增强结论的可信度。此外,引入非利息收入与银行规模交互项研究规模效应。区别于以往文献较多关注不同性质银行间某些关键变量的比较,本文以银行规模为切入点,不仅研究非利息业务对综合绩效的直接效应,还研究非利息业务通过银行规模对综合绩效的间接效应,并对综合绩效影响的规模门限进行了测算。第四,研究国内商业银行最优非利息收入占比问题。从国外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的发展实践看,尽管各家银行出于战略目标的差异在非利息收入占比方面存在不同,但从国际银行业的角度看,非利息收入占比普遍存在先快速增长再增速放缓的现象。本文尝试从中国银行业数据出发,以非利息业务与银行稳定性关系入手研究最优非利息收入占比的存在性问题,并测算出这一最优占比为40.22%,为非利息业务发展的行业决策管理提供重要参考。基于国际比较和国内实证研究,本文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一是营造非利息业务良好发展环境,提升银行管理水平,拓宽银行资本补充渠道,增强金融科技实力,推动综合经营试点。二是优化非利息业务结构,推动托管业务、财富管理业务、信用卡业务等与资本市场关联度高、业务带动性强、利润贡献相对稳定的非利息业务发展。三是加强非利息业务风险防范,加强分类风险管理,强化风险管理基础,加大投资业务风险管理力度。